小说讲述了四位母亲在中国的悲惨经历,随着故事的深入,读者不难发现这四位只是众多中国女性的代表,中国女性在小说中表现出了共性——顺从且结局悲惨。吴素云——喜福会的创办者,在日军侵华时期,由桂林逃往重庆。吴素云手推一辆载着双胞胎女儿的独轮车,前途未卜,看到周围逃亡的人要么饿死,要么病死。她怕孩子跟她活不了,就把女儿和所有值钱东西放在了一棵大树下,希望好心人收养。结果她被救,但她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女儿——这成为她一生的痛。琳达成长在一个贫穷的中国农民家庭,四岁时她母亲就许诺把她嫁给黄太太家当儿媳妇,母亲要求她顺从,“吃饭要慢,要听话,不然黄太太家就不要了”(Tan,1989:126)。琳达很听母亲的话,嫁给黄太太家的小男孩后,她尽力做一个好儿媳妇、好妻子,讨黄太太喜欢,可因为她没能给黄家传宗接代就被关了起来。琳达为了自由,装疯,最终逃离虎口。莺莺的故事让读者看到,即使来自书香门第的优雅小姐也难逃悲惨的命运。婚后丈夫的不忠及对她的漠然让她几次想到自杀。精神的折磨最终让她断送了自己儿子的生命。第四位母亲阿梅的妈妈在遭遇丈夫去世后,为了养家,做了吴青的四姨太。这样的牺牲并没有换来家人的同情,他们教阿梅憎恨自己的母亲。小说中阿梅的外婆对自己的女儿说:“你不是我的女儿,如果你还要一点脸面的话,你就去死。”(Tan,1989:145)。即使这样阿梅母亲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为了在吴家给女儿阿梅一些地位,阿梅的母亲选择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