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素养的培养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教育,学生的学习将会发生根本性变革。两年来,笔者在对学生上课、资料、作业、活动的调查中,深感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学校教育重视了文化基础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塑造。在此背景下,重拾“减负增效”话题,极具现实意义。

一、减负增效研究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最优化理论”

以皮亚杰和布鲁纳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发现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分析教材中本质的东西,选择有效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这两种理论都十分重视学生有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著名教育家钟启泉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中阐述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理念,把学生有无进步作为教学成败的唯一指标。所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教育教学中减负增效的途径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形成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课堂是“减负”的主战场。原教育部长周济曾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是通过教学活动转化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探索教学改革,总结教学方法。教师要把握“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精讲精练,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无论是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学习法则”,还是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都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给我们以思考,带我们以行动。

2.科学布置作业,形成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作业。坚决摒弃“题海大战”、机械性作业和惩罚性作业。做到作业层次化,因人而异,分层布置;作业典型化,题精量少,针对性强;作业趣味化,既能体现学科特点,又能调动学生的热情。

3.推进教育科研,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人们赋予教师的形象,往往是蜡炬成灰、春蚕吐丝,似乎教师只有挣扎苦干、自我牺牲才能换来学生的发展。殊不知,不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没有新的教育理念,仅凭一种朴素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伴随教师的就是日复一日的补课和成堆的作业,带给学生的更是沉重的学习负担。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让我们专业的生活》报告中提到:“什么是教育?把教师教给你的东西都遗忘之后还留下的,就是教育。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体现在精神层面。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精神涵养精神,以信念强化信念。让学生拥有平和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和行动的智慧,达到人生幸福的境界。”教育是使人幸福的事业,教师应该是幸福的使者,是“减负”的生力军。

著名教育家叶澜在《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中提出,面向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爱岗敬业、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四大基本素质。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参加专业进修和培训,其次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再次要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最后要广泛涉猎教育理论著作、期刊。通过广泛学习,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

4.开展课外活动,“减负不减质”策略。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互相依存,互为补充。课外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阵地。科技制作、科学实验、课外阅读、影视赏析、音乐、绘画、书法、体育等活动的组织开展,易使学生身心愉悦、精神快乐,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减负”行之有效的手段。

新课改已历经十余年,三维目标的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使教育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广大教师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不断创新、突破。然而,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因此减轻多少。“核心素养”的全面付诸实践,将使“减负增效”迎来契机,最终实现学生减负与核心素养提升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