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综合课程

清华附中秦汉学校综合课程是以“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或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为取向的一类课程,其意在整合学科或领域知识内容,强调各学科或领域间横向联系,希望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不同学科或领域的知识贯穿起来,了解彼此之间的关联,建立起融合一致的关系,并综合运用以解决问题。通过综合课程将学生、社会和知识结合起来(如图),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综合课程的目的

1.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基。

2.提升教师素养。对于我们老师而言,通过对综合课程的研究,增强了老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提升了教师自身课程建设、开发的能力,提高了老师的综合能力。

三、“亲近渭水”综合课程的实践

1.选题。该课程依据我校实际情况,社会资源及社会热点、焦点来确定。清华附中秦汉学校崛起于渭水之滨、咸阳帝都、依缘汉家陵阙五陵塬,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供我校学生学习和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因此,我校以渭河为主题,运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跨四个年级,由10多位老师参与指导“亲近渭水”综合课程。

2.组建开发团队。学校根据选题的综合情况,邀请适合的本校教师和校外专家组成综合课程开发团队。本校老师在校外专家的指导下负责具体开发和实施,学生参与整个研究过程。

3.设计方案。根据研究对象涉及的学科或方向,各开发小组成员自己先独立设计本学科的方案,然后一起讨论方案的整合,形成课程的总体方案,确定课程开发方向和研究内容。各学科经过讨论,初步拟定研究课题。

4.课程实施。各小组根据总体方案的规划和要求,同时推进或分组推进落实课程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课程计划及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目前综合课程授课主要有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实践课等多种形式。

5.课程完善。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对课程的体验以及改进的意见,通过开发团队的自我反思和交流以及专家的再评估,重新对课题进行修正,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机制。

四、综合课程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主要依赖于网络、图书馆、检索软件等,如语文组利用检索系统整理出了《全唐诗》中关于渭水流域的诗篇。

2.实践考察法:带领学生走出去,到渭河、汉帝陵、周边村落等进行考察、访问、记录、采集样本等取得第一手数据资料。

3.理论指导法:系统学习所做课题的基本理论知识来指导课题探究。

4.实验法:利用学校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将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进行课题探究。

5.多学科综合法:这也是综合课程的基本方法,如在探究开发和保护汉帝陵时需要结合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

五、综合课程的评价方式

我校综合课程的开展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双向发展”,因而其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老师的评价”两个方面。

对学生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注重动态的过程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评价:注重评价学生在整个课程中整体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增长。

2.过程评价:同组同学互评或学生根据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体会、收获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指导教师可以拟定一个过程评价表,体现出哪些环节需要提升哪些能力,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互评或自评。

3.成果评价:包括阶段性的实验或调查数据分析报告、个人感想心得体会、相关资料的系统整合、具有创见的论文、实践获取的图片影像及标本资料等。

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综合课程开发过程中老师的顶层规划、过程设计、实践质量等方面。

综合课程属于校本课程的一个类型,是对国家课程的延伸和补充。综合课程的开发对老师的能力和学生的素质要求都相对较高。我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综合课程从无到有,在学校的支持和综合课程组各位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克服了诸多困难,积累了诸多经验,对综合课程有了基本的认识,初步建立起了我校综合课程的框架,完善了综合课程的管理、开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