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活动时,一位老师跟我说:“快看,那边的单杠!”我一看,心头一紧。幼儿园的草地上有高低不同的单杠,有一个矮一点,适合小班孩子弹跳、悬吊;另一个稍高,可供中大班孩子悬吊。离高一点的单杠不远处有一只小石猪,以前怎么没发现?危险吗?会影响孩子们玩单杠吗?

孩子们在玩什么呢?我们远远地看着。只见一个小女孩站上了小石猪,面向单杠,突然,她飞身向前一个鱼跃,双手抓住了单杠,悬吊了一段时间,她松手落地。又一个小女孩站上小石猪,飞上单杠悬吊落地。“刚才这两个小女孩是中班的。”这位老师向我介绍着,说话间,一个中班小男孩站在小石猪身上瞬间飞出,这次小男孩没有成功,他没有抓住单杠,一下子落在地上,但他不甘心,直接向上跳起,双手抓住了单杠,悬吊了一会儿才松手。等候着的大班女孩站在小石猪身上一个飞身弹出,轻松地抓住了单杠,来回荡起了秋千。紧接着,大班男孩也开始从小石猪身上飞出,他抓住了单杠,很快就松手了。孩子们排起了队,一个接一个地站上小石猪,等待飞身跃起的那一刻。再看另一个矮杠,有七个大孩子在玩,应该也是中大班的。女孩子用双手抓着横杠的右边,双脚蹬着右边的竖杠,几步爬上横杠,两脚盘在上面,头向下悬着。在低杠左边有几个男孩子就近取材,从旁边找来轮胎,一个个叠高摆放,一个胖胖的男孩子脚踩上轮胎一边,这时轮胎的另一边开始倾斜,另一个男孩子赶紧用手去按,胖男孩在同伴的帮助下终于双脚盘上了单杠。孩子们男左女右,两组同时有序地在低杠上轮番腾空、倒挂、悬吊。

偶遇的单杠自主游戏,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

1.自由自在的游戏。单杠游戏中有大班孩子,也有中班孩子,应该称之为混龄游戏了,这和我的童年游戏倒有几分相似。一个在我看来不太安全的小石猪,十来个无意叠放在操场边的轮胎,在孩子们眼中竟成为他们创意游戏的天然辅助材料。在成人眼中单一悬吊的单杠,竟然被孩子们演绎得如此精彩。孩子们为什么喜欢玩?在这个游戏中,孩子是主人,没有老师的控制,可以自发生成,自主选择,自由创新,全身心地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

2.富有野性的游戏。鱼跃式悬吊虽然难度很大,需要四肢配合,手眼协调,在身体弹出的一瞬间双手握住单杠,但是孩子们宁可排队,一次次跃起、抓住、悬吊,乐此不疲。他们有安全意识,当发现自己臂力不够时会自觉松手。他们勇于挑战,不怕失败,轮流游戏。草地上踩光的草皮告诉我,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富有野性的游戏。

二、“有心栽花”缘何败给“无心插柳”?

高低单杠,我们有预设的目的,小班孩子玩低杠,中大班孩子玩高杠,考虑的是孩子们的弹跳式悬吊,锻炼孩子的臂力。第一眼见到那只小石猪,我首先就想到要搬走,因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可小石猪因为我们的疏忽倒成了孩子们的宝贝,有了它才有了高杠上灵动的鱼跃式悬吊。而低杠除了小班孩子弹跳悬吊,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有点矮了,根本无法双臂悬吊。可他们竟然双脚沿着竖杠蹬爬或用轮胎垫脚,发明了四肢腾空倒挂式悬吊。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预设在孩子们的智慧之下变得不堪一击。

三、排队一定是“消极等待”吗?

一个接一个站上小石猪进行鱼跃式悬吊,是孩子们自己的选择,他们完全可以选择离开,去玩另一个矮杠,或其他游戏。孩子们已经形成了规则意识,对于大家都想玩的游戏,通过耐心排队来解决人多的问题。生活中需要排队,处处可见排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总是讳言“排队”,因为孩子排队现象会被归结为游戏材料不足,组织不科学,最终成为教师“观念陈旧”的代名词。用游戏卡、小脚印之类的隐性暗示或者语言提示“这儿人太多了,可以到别的地方看看”,这是人为干预游戏。我认为,只要是孩子们自主选择的、自愿排队的,都不应该被冠以“消极等待”,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终究要长大,应该还原生活本来的样子。孩子们从小学会耐心等待,不急不躁,有较强的规则意识,长大就会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