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有些应用题题设条件不易发现,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在解答时,若直接采用一般解法,其解题思路复杂,运算较为繁琐,难度较大,此时,若能够应用倒数法进行求解,往往会使思路更加简单顺畅,解法更加简捷有效,从而达到化难为易、变繁为简、高效解题的目的。现举例说明:

【例1】某电子厂加工一批电子零件,原计划每小时加工120个,实际每小时加工了150个,结果比原计划提前5小时完成,这批电子零件共有多少个?

常规法:先求出工作效率差:150-120=30(个),然后求实际工作总量是150×5=750个,则原来需要的时间是750÷30=25(小时),最后就可以求出这批电子零件的总个数是120×25=3000(个)。

倒数法:由于原计划每小时加工120个,所以原计划加工1个零件需要用[1120]小时;实际每小时加工了150个,则实际加工1个零件需要[1150]小时。因此,加工1个零件,实际用的时间要比原计划少([1120]-[1150])小时,故此题可顺利得解:5÷([1120]-[1150])=3000(个)。

评注:此题中的常规法需要先求出工作效率差和实际工作总量,然后在此基础求出原来工作时间,最后才能求出原来工作总量,这一解题过程步骤过多,而倒数法思路简单,清晰明朗,解答快捷。

【例2】甲乙两地相距640米,小明和小红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已知小明每分钟走64米,走完全程小红所用时间比小明少20%,小红每分钟走多少米?

常规法:因甲、乙两地相距640米,小明每分钟走64米,故走完全程小明需要640÷64=10(分钟);又因走完全程小红所用的时间比小明少20%,故小红需要10×(1-20%)=8(分钟)。由此可知,小红每分钟走了640÷8=80(米)。

倒数法:将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看作单位“1”,那么速度和时间互为倒数。因为走完全程小红所用的时间比小明少20%,即小红所用的时间是小明所用时间的(1-20%),所以小红的速度是小明的[11-20%]。由小明每分钟走64米,可以求出小红每分钟走64×[11-20%]=80(米)。

评注:当路程为“1”时,速度和时间互为倒数,此时巧妙地运用倒数转换数量关系,往往可以使思路清晰,简化解题步骤,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3】某公路建设队在修2000米的运材路后,因增加了汽车,继续修2000米只用了原时间的20%,少用了16小时,效率比原来增加了百分之几?

常规法:

倒数法: 将2000米的工作量看作单位“1”,则工作效率和所需时间互为倒数。当原来所用时间为“1”时,每小时的工作效率也为“1”;第二次修2000米时只用了原时间的20%,这样每小时的工作效率则为原来的1÷20%倍,所以工作效率比原来增加了:1÷20%-1=4×100%=400%。

评注: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将2000米的工作量看作单位“1”,则工作效率和所需时间互为倒数。在此问题中,用常规方法,解题思路复杂,运算繁琐,易于出错,而巧用倒数法求解,不仅节省了解题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解题速度和效率。

总之,倒数法是小学数学解题中至关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当采用常规解法过于复杂或存在一定难度时,应善于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转换思考角度,另辟蹊径,求异创新,巧用倒数法妙解数学应用题,从而开拓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难关,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