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论述了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竞争力和充分实现自身个人价值,对高校的良好发展,对维护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对形成以人才为竞争力夯实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从而实现繁荣富强的中国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诊所式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

基金项目: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年度课题。

国内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以及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广泛普及,社会对高校就业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职业生涯教育应运而生。从目前开设这一课程的情况来看,各高校不尽相同,为了客观地掌握国内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际状况,我们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其现状如下。

第一,国内高校高度重视教育部相关规定和社会需要,都开设了相关课程。该课程整体呈现的现状是,大多数以选修课为主,师资上以具有就业指导资格的相关教师为主(主要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工作的辅导员为主),在授课方式上,侧重理论教学,手段以灌输方式为主,大多数停留在传授基本的就业知识,了解就业政策上。

第二,从教学目的来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建立就业的知识体系。在这一目的之下,该课程主要注重的是大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的文字材料能够理解,而教育对象中很大一部分也只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学分而进行形式上的选修,对这门课程开设的真正意义缺乏深入了解,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是一种被动的强迫式的学习,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缺乏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三,从教学模式上来看,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的采用为主要思路。当然,在实践中,也有在某一专业课程中加大了实践课的比重,并误认为在某一专业课中开设的实践课程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业课中开设的实践课程,其虽然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种课程从本质而言,不是实质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只是在专业课学习中的教学实践活动或者环节。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某一个具体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诊所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目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在总体上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较为广泛,而创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不足,这种情况就必然需要在进一步深入研究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本质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促进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职业种类呈现出多样性与结构的复杂性。就业过程中传统岗位的流失,职业不断的流动与更新客观上要求建立更为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设计和规划。在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应与时俱进,不仅要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更要让学生从中获得未来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的技能。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的弊端,在现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人才供需出现矛盾的情况下,如何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有组织地采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新的教学模式,对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充分展现个人才能,促进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以及高效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诊所式教学模式付诸于传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诊所原本是指为患者提供门诊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不设住院病床(产床),只提供易于诊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诊所的核心在于诊所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病例,将体系化的知识与具体病例直接结合。在其启发之下,国外高校首先创立了诊所式教学模式,诊所式教学模式在创初时就主要应用在法学教学过程中,目前在国内也主要是应用于法学教学,诊所式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不足的弊端,把教师组织教学与学生主动学习充分结合起来,提升了学习的成效。如果我们把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视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灌输教育手段的话,它对于共同特征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而我们面对的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行为方式不同,加之信息化高度发达,特别是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影响下的知识碎片化的出现,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社会,如何把学生个性中的闪光面凸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设“床位”迎接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专门的区分不同就业阶段的常见问题或者急发问题或者多发情况分模块地进行就业指导,这样才能改变我们在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从而真正地实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不仅掌握了职业与就业的基本知识,而且能根据自身特点、专业情况、学业目标、就业心理准备等问题,在就业指导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存在的针对各种“病痛”而设立的诊所中得到圆满解决。

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纯粹灌输教育,也才能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互相对话、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彻底打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一言堂,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主动发现自身问题,进而在相应的诊所模块中解决自身问题。

诊所式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分析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方法,顺应现代教育环境的客观需要,树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导的思维,增强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完善。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应用诊所式教学模式时,必须在教学中牢牢树立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重点回答由“谁”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所以,《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程特点要求,要在大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和服务过程中组织与实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这一点作为高校辅导员的教师队伍无疑是最为适合的,其他专业课教师难以与上述要求相契合。故而,应坚持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与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统一起来,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服务学生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多渠道拓展实现途径

诊所式教学模式分化到各个针对不同情况所开设的专业模块中时,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机构和更多的专业咨询师。目前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导师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可以通过课题或者具体课程呈现出来,用导师的人格魅力、个人经历、人生经验指导学生某个具体方面。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在模块中架设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校友会一般都是由大学校友自发自愿联合发起而成立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它不仅代表所有校友的利益,而且能很好地为校友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以个人经验专业相同性可以很好地为校友提供职业向导与服务。我们通过在诊所式教学模式中创造一个校友交流的虚拟平台就可以实现这一途径。

同时,还可以引入公益性的社会中介组织进入诊所式教学模式的模块之中。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以人才流动为主旨的人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这些中介机构掌握着大量的就业信息,最了解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对毕业生市场前景也能有准确的定位,在诊所式教学模式中,引入正规人才机构的参与,才能实现和就业市场的真正接轨。

3.诊所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诊所式教学模式职业生涯模块根据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需要,我们认为应当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模块:就业心理、就业技巧、就业能力、个体就业需要等模块。这需要心理学、礼仪学等专业背景。可见,职业生涯教育需要借助广阔的理论视野、学术视野、经验视野和应用视野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并取得职业生涯的进步。这就需要我们做到:

第一,加强师资保障。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迈向人生成功的第一步。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应当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成才教育、职业意识培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培养,个人的就业观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具体的个性化的就业求职指导和就业技巧培训,是在诊所式教学模式中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且相对完备的就业指导体系,这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的教学主体是取得就业指导师证的教师,因为诸多原因,这些教师人数较少,并不能真正地担负起覆盖大学生整个大学职业生涯的重任。针对这种现象应该在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中,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不同专业领域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块指导师,这样,才能为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在英国,对于授课教师,他们更希望就业指导人员的背景越宽泛越好,但要有就业指导资格,就要参加一年的培训拿到证书,且授课教师的学历要求最少是硕士。[1]

第二,在课程的开设上,除了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渗透到专业课程之外,还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设置上重视不足的问题。课程效果往往取决于课程的覆盖面和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所以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分的设置问题。应在大学四年中全部覆盖,根据模块内容不同,区分不同的学分,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总学分中的比例。

第三,在诊所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上,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实现。比如,在就业面试训练模块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法(通过创造模拟场景——搭建平台——学生参与)培训学生的应变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在角色融入中深刻认知自我,找出自己的缺陷,能根据自身需要锻炼自己、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从容应对职场上的真正面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座谈法、练习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

第四,要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在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分阶段地对学生实施诊所式模块教学,对于教学结果的有效性如何,应当有相应的、比较健全的评价机制。开展课堂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最有力的反馈。首先,教学主体要展开自评。根据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后制定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每年进行跟踪反馈,跟踪参与教学模块的每个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情况,根据其就业落脚点和就业机构的反馈情况进行进一步跟进。其次,展开他评。选择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作为他评的主体,对于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后的实际情况,由用人方作出客观评价。最后,要避免评价方式形式化、过程化。

结 语

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具有专才和通才的双重职业能力。职业发展教育是提升大学生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个高等教育机构都应当开设相关的课程以真正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提升职业能力。高校应该适应社会新的变化和目前的就业形势,加大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常飒飒:《英国高校职业生涯管理技能课程研究——以英国里丁大学为个案》,《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