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教育事业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是营造风清气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

而今,汉阴县着眼于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兴教理念,对标问题导向,探索问题根源,把脉问题施策,将党风廉政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有机融合,推进“强化五项措施、实施两津贴、搭建五座桥梁”保障机制,探索出一条抓党风廉政建设促畅通教师流动渠道、资均衡配置师资的成功之路,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教师育人新活力。

五个强化——促教育风清气正

“以抓党风廉政建设凝聚教职工团队力量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做法,发挥学校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师德建设、依法治教、廉政文化、规范办学、专业成长、教研教改等工作结合,这样学校党风廉政工作才有载体,时间长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也就自然形成了。”平梁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汪厚军这样说道。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是净土,也是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理顺教师流动渠道,让广大一线教师都有均等、公开、透明的流动机会,彻底斩断隐形利益链条的良方就是大张旗鼓抓党风廉政建设,杜绝学校在教师管理、正常流动、职称晋升等方面产生影响教师积极性的现象,营造良好的政风、校风、教风和学风,采取“五个强化”抓党风廉政建设促推人事改革风清气正。

各学校要求广大教职员工深入研读《廉政准则》《党章》、中央八项规定、党风廉政建设政策和规定,将廉政教育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新民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好家风家规有机结合,采取集体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师德师风、岗位廉政、案例警示等方面的教育,不断增强廉洁从教意识和筑牢反腐蜕变的思想防线。

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配套制度,用制度管人、管财、管物,约束教体系统教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行为,对重大事项决策、教师流动、项目建设、评先树优、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等工作,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和规定阳光操作、公开透明,用天平等量考核,顺应教师心声。

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点机制,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到联系点部署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讲一次党风廉政教育党课,收集一线教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教师流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通的三维立体责任体系良好格局。

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满意度测评,师德讲堂,师德承诺,师德考核等,引导广大教职工立德树人,以实际行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期“四有”老师,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认真研判采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和建议,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学校领导选拔工作。落实“三项机制”和追效问责机制,鼓励、激励广大教职员工,尽其所能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待遇,为提高教育质量、畅通流动渠道、促进教育公平奠定可靠的师资基础。

如今,当你走进每一所学校,都能看到“校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信息,实实在在地把对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公开的内容,特别是学校的评职称、评模、教师流动,严格按照流动办法,从不搞个人主义。干部的提拔,做到先学校民主推荐,后考核公示任命,真正将能人贤才用在重要岗位。

两项津贴——使乡村教师更暖心

“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关键在教育。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育人潜能。”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说。

众所周知,边远山区的乡镇学校,远离县城、交通不便、生活艰苦,所辖村小和教学点更是远离乡镇。乡村的教师工资与县城教师工资无差异,交通费却是后者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周一到周五没时间照看家人,这给同样要养家糊口的农村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也是以前很多教师不愿意、不安心在乡村任教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早在2015年3月26日,汉阴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就联合制定了《汉阴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方案》,全年按10个月执行,实行“以岗定补、在岗享受、离岗取消”的动态管理。同时,乡镇干部工作津贴在乡村教师中依然执行,不打折扣。两项津贴叠加让乡村教师赞不绝口。仅2016年,汉阴县财政投入730余万元,为全县1370余名教师发放两项津补贴。

2017年初,汉阴县再次调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2017年春季起,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翻倍,由原来的每人每月50元至5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至1000元,真正体现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

“山区教学条件虽然艰苦,但这几年待遇不断提高,今年的生活补助翻了一番,再加上乡镇干部工作津贴,每月工资足足增加了1240元,这不仅改善了我的生活,更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我们农村教师的关怀,我和同事们从心里感到温暖。”这是漩涡镇上七小学教师刘学的肺腑之言,他所在的学校离县城79公里。

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如何制定合理的执行标准?汉阴县组织人员逐镇、逐校调研,制定实施办法,经教师代表会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县政府同意后实施。依据各镇中小学校的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程度、交通路况差别、校(园)及周边环境等因素,按照“待遇向基层倾斜,高待遇向艰苦边远学校倾斜”的原则,将全县各镇学校分为10个档次,重点向边远山区学校、村级小学、教学点倾斜。

“党和政府对我们乡村教师高看一等,厚爱一层,相比以前执行的两项津贴,今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又翻倍了,现在每月拿1620元的津贴,使我更加坚定扎根乡村的决心。”汉阳镇双坪中心小学教龄满42年的教师李宗明说。

如今,汉阴的乡村教师每月能够比县城教师多拿300元到1600元不等的津补贴,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生活工作更加体面,安心工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现在山区学校硬件都有很大的改善,‘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脚灰’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而且乡下教师待遇比县城老师高很多,除了正常工资以外,我每月多拿1590元,我们在学校教书育人更加安心了。”平梁镇酒店小学有39年教龄的教师杨登富自豪地说。

五座桥梁——教师流动公开更透明

“让乡村教师待遇比县城高,建立公开透明的教师流动机制,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是激发广大教师内生育人动力的催化剂,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措施,更是办人民满意教育、提升教师荣誉感的有力抓手。”在教育发展广受关注的今天,汉阴县县长刘飞霞对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样解读。

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让老师安心从教。而面对乡村优秀师资留不住、用不长,城区师资下不来、不愿下,基础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汉阴县积极促进教师流动,出台了《汉阴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工作调动管理办法(试行)》《汉阴县中小学校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工作办法》。汉阴县内的教师按照遵循编制、岗位空缺、学科配套、网上公示的原则,开始了深山向浅山、浅山向川道、川道向城区、城区反赴农村的良性流动。

“我刚接到组织的通知,调到县城新建的凤台小学了。我2004年参加招教,分配到漩涡镇一个边远的初小任教,已经13年了,今年暑假,按照公开教师流动公告,写了一个调动申请,没想到真的实现了,我一定要发挥好自己专业特长,用心用情教好每一个孩子。”方玺老师乐滋滋地说。

教师流动过程中,工龄计算十分关键。在这一点上,汉阴县在制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不仅考虑实际工龄,也有奖励工龄。教师获得的荣誉可以按照等级认定相应时长的工龄;根据学校离县城的距离以及条件艰苦程度,在较偏远的村级小学每工作1年,工龄增加4 个月、5个月、6个月、1年不等。这就确保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起作用,激活了教育第一资源。

为了激励优秀教师出城进山支持农村教育,汉阴将“三项机制”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建立了“对口支援桥、能手考核桥、留乡待遇桥、干事创业桥、职称晋升连心桥”五座桥梁。

均衡配置大学区内教师资源,根据中小学布局建立大学区,将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学校定为学区长,由学区长学校选派优秀教师、管理人员到学区内学校进行交流任教,强校带弱校,实现了抱校共进,师资互补。

制定《省市教学能手综合考核细则》,将省市教学能手赴农村学校任教1年作为综合考核合格的基本条件,并要求至少培养1名县级以上教学能手。根据师徒结对帮扶情况发放省市教学能手津贴。2017年对在乡村任教的省、市级教学能手按每月500元、300元的标准发放;对在城区学校任教的省、市级教学能手按每月200元、120元的标准发放。在这一考核细则的推动下,20余名省市级教学能手到农村学校任教,以强带弱,培养了180余名县级教学能手。

为了“让想干事的有平台,干大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展台”,激发一批省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挂职锻炼,在支教期内对成绩突出人员正式任命,树立了“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导向。

吴琼以前在县城实验小学任教,2015年被组织安排到观音河镇中心小学支教,担任副校长,主持工作。吴琼说:“山区学校有很多素质过硬、勤奋务实的年轻人,因为缺乏专业引领,成长不够快。作为一名省级教学能手,我将原学校教研教改经验带到新学校推广,两年来,在教学教研、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管理等方面有很大进步。经过磨炼,青年教师多次在县上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还产生了两位县级教学能手,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我个人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乡村教师待遇提高了,与待遇相匹配的还有评先评优和职务评审的倾斜,凡是在农村学校支教期间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达到职称晋升条件和年限的,实行职称指数倾斜机制,农村教师职务晋升的比例超过了城区学校。每年教师节表彰和评优树模都向农村一线倾斜,不仅稳住了乡村教师的“人心”,更吸引城区川道优秀教师主动到山区从教。

关紧制度笼子,创新工作方法,改革用人机制,实现人事制度的破冰,打造风清气正的教师流动机制。四年来,汉阴县公开合理流动教师684人,交流轮岗520余人,选拔任用校长50余名,培养省级教学能手36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5名、教学能手297名,236名符合出山进城条件的教师自愿选择继续在农村学校任教。实践证明,要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享受均衡的教育资源,唯有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建立公开透明的教师流动机制,才能吸引、留住好教师,农村教育才会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