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时,家长该怎么办?

在成长路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孩子犯错时,家长该怎么办?不同的家长回答不尽相同。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孩子犯错的问题上,家长的态度对孩子行为习惯的纠正乃至心理影响至关重要。

孩子做错了事,一般都具有恐惧和后悔的心理。这种恐惧感主要是担心由于犯错误所引起的对自己的不利后果。

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到家长如何来处理他的错误上。因此,此时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极好机会。家长务必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对孩子进行一次认真而有效的纠错教育。

这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因为害怕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而不敢进行严肃的批评,嘻嘻哈哈地,让孩子觉得无所谓的样子,也绝不能为了消除孩子对犯错误的恐惧感而不及时指出其所犯错误的影响。

家长一定要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让他知道犯了错误就会有一定的后果,因为孩子也很在意自己犯错误所造成的影响。

同时,要让孩子懂得,家长虽然很疼爱自己,但不希望自己犯错误,一旦犯了错误家长就会替自己担心,犯错误不改正不是好孩子。

当然,家长一方面要及时严厉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这种严厉的分寸,千万不可以用“暴怒”“暴打”等方式对待孩子,这种“分寸”的把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防止加重孩子的恐惧感。家长用严厉的口气,严肃地指出孩子错误的性质、危害,使孩子从父母的要求中,感觉到父母的信任和对错误的重视。当然,对犯错误次数和程度不同的孩子,态度也要有所区别,原则上是对首犯要说理,对重犯要约定,对再犯要惩罚。

同时要鼓励孩子有信心和勇气改正错误。这样就抓住了孩子后悔的心理,促使他进一步加深对错误的认识,产生痛恨自己错误行为的感情,这样纠正错误就有了内动力。

二、要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家长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找危害,帮助孩子提高对错误的认识,分清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使他改有方向、改有决心、改有信心。

家长的这种说教,要力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渗透在有趣的故事里,切不可长篇大论,冲淡主题。千万不可简单从事,图一时痛快,对孩子暴打、痛骂,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容易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反感。尤其是对多次重犯错误的大一点的孩子,不仅可能无济于事,而且往往会使孩子与家庭的关系疏远,甚至导致情绪对立、矛盾激化,酿成意想不到的家庭不幸。

三、要鼓励孩子说实话,让孩子自己提出补救的办法。家长一定要清楚,当孩子做了错事后,要做到第一件事,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大发雷霆,而是应鼓励孩子说实话,如实汇报事情的经过。孩子讲了实话后,家长应及时予以肯定,切不可利用孩子提供的材料去讽刺与挖苦。当然也不可以对孩子提供的假情况偏听偏信。否则,就是变相鼓励孩子说假话,搞欺骗。只有冷静地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才会愿意听取你的意见。同时,在采取补救的办法时,最好让孩子自己提出。如果孩子提出的方法恰当、合理,家长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如果孩子提出的方法不恰当,家长可引导孩子补充修改。

最后,家长要勇于承担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批评有没有情绪化、泛滥化、简单化、急躁化的问题,有没有批评的时机掌握不恰当的问题,有没有批评不合理的问题等。如果家长闭口不谈自己的过失,年龄稍大已初步具有评判标准的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一种不信任和厌恶的情绪,就会削弱家庭的教育作用。

父母总喜欢“揭疤”对孩子成长没好处

在现实生活中,每当孩子做出让家长不满意的事情时,家长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提起孩子过去的不适当行为。有的挖苦孩子做过的某件事是多么的可笑和幼稚;有的取笑孩子做过的某件事是多么的错误和无知;还有的则经常把孩子很早以前在某个问题上曾有过让父母不放心的举止和行为挂在嘴上,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记住错误教训,今后不再犯错。其实,这样的做法完全是错误的。

一、没恶意不等于没后果

家长的这些做法,其出发点并无恶意,有的是为了提醒孩子,有的是在和孩子发生口角辩论时用来压制孩子。

但实践证明,家长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这种揭开孩子过去“伤疤”的做法,不仅不合适,而且要不得,甚至是有潜在危险的做法。

二、孩子的自尊就这样被伤害了

父母批评孩子、喜欢“揭疤”,肯定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尤其是被自己最亲近的人伤害,孩子也一样。

因为一般人都认为自己最亲近的人不会伤害自己,所以当伤害发生时,被最亲近的人伤害的感觉就会最痛。

当家长有意无意地拿过去不适当的行为说孩子或者压制孩子时,孩子的自尊心必然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如果家长再不考虑场合,当着众多人或者孩子的好朋友的面揭开孩子的“伤疤”时,孩子就会很受伤,甚至有时会对父母产生恨意和敌意。

也许家长的出发点是出于好意,目的是为了提醒孩子不再出现和过去类似的不适当行为,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不仅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还会重重的伤了孩子的心,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三、孩子没那么自信了

父母不经意 “揭疤”的另一个后果,便是让孩子自信心受到打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完美无缺,如果说完美,只是我们的一种美好期盼和追求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正在而且继续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当的言行举止,犯一些错误,无论是大是小,没有谁可以不犯。

对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还非常不足的孩子来说,有一些不适当的行为其实才是最正常的事情。

如果家长总是有意无意地用孩子曾经的不适当行为来“提醒”孩子,实际就是不断地提醒孩子有“前科”, 结果可能在心理上暗示孩子自己不行、不好,让孩子老想着是自己犯错误,让家长不满意。

久而久之,孩子在内心深处,就会不断地强化这种认识,当然也必然会受到这种“提醒”和“不适当”行为的影响,更加觉得自己任何事情都做不好,自信心会有意无意地降低。

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对孩子 “揭疤”,是打击孩子自信心的无形之手。

四、“疤”都被揭了孩子还能怎样

父母对孩子老“揭疤”,从根本上说,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无数事实表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肯定和认可是激励孩子努力前进的重要力量和精神动力。

如果家长不是用肯定或者表扬、赞赏的语气和孩子说话,而是经常有意无意地用“提醒”的方式来伤害孩子的自尊,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就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力量和支持减少。

同时,还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原有的成长力量也会因为要对抗家长的“伤害”而被损耗掉。

在这种状况之下,亲子关系往往也不够和谐、融洽,最终导致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受到影响。

因此, 家长一定要记住:当孩子有错的时候,一方面一定要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并进行严肃甚至是严厉的批评,但另一方面,在事情过后千万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去揭孩子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