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榆林学院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为例,深入分析了该项目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和对策建议,为地方型本科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地方型本科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人才培养 实例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榆林学院2017年教学改革项目“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榆林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引 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拥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化、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种需求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应运而生,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新生物。中外合作办学因其形式灵活、教育资源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文化交流融合恰当等特点,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2056个,其中包括600多所中国大学、400多所国外大学,涵盖了33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中国学生近56万人[1]。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具有创新能力、懂专业技术、善于中西文化并用的外向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对人才需求的新标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正是基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培养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为基础,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国家和社会扎实有效地提供智力资源保障。

榆林学院合作办学项目概况

榆林学院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及陕西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其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胡弗汉顿大学是英国第五大公立大学,也是中国与英国政府首批公布互认学历的英国院校之一。大学设科技与工程学院,应用科学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健康学院,法律、社会科学和传媒学院等多个学院,开设有280多个本科专业课程以及90多个硕士和博士专业课程,学科门类广泛。

2014年9月,榆林学院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批准书编号:MOE61UK2A20141646N),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经教育部审批通过的陕西省第二个中外合作双学士学位本科教育项目,也是已实施的榆林学院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9月开始招生,学制为四年,前三学年在榆林学院学习,后一学年在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学习。学生完成规定学业后,将获得榆林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工学学士学位证书和英国胡弗汉顿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榆林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优势

1.合作基础好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步入正轨[2]。在此形势下,榆林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目前已与7个国家和地区的24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榆林学院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都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是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院校,都在大力发展国际合作办学工作。

2.学习成本低

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属陕西省特色专业,且该项目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考试考核、教材安排选定等都由中英两方大学共同商讨制定,让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也能接触和享受英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学费每年17000元,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出国留学费用便宜很多。

3.发展空间大

该项目学生通过国家计划内统招录取,实施双学士学位模式的四年全日制教学,完成学分要求的学生可获得由榆林学院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以及胡弗汉顿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证书。同时,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毕业后可申请胡弗汉顿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榆林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劣势

1.外语语言问题

外语语言问题是大部分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院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遇到的共性问题:专业课教师用外语或者双语上课有困难、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差、学生对专业课的外文教材和外文专业术语理解有难度等。榆林学院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且外语语言问题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2.教育差异问题

学生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入学前接受的都是传统的中式教育,入学后教育方式的转变让学生们不能马上适应,导致不少学生对外教的课程参与度不高。由于中西方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已经习惯了以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而西方教育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表达观点、侧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教育方式的差异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降低。

3.地理位置问题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与西安等省会城市相比,榆林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和城市基础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学校已经在办学成本和学习设施上为学生作了很多考虑,但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学生报考榆林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人才培养经验分析

榆林学院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在人才培养上主张培养具有国际文化视野并能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机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工业生产部门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确定符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榆林学院坐落于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陕西省榆林市,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陕西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陕西省首批社科普及基地及陕西首批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院校,学校始终把开放办学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强化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建设具有特色的合作办学课程体系

在该项目前三年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引进的外方专业课程门数占前三年全部专业课程门数的比例为36.4%(8/22),外方教师担负的专业课程门数占全部专业课程门数的比例为50%(14/28)。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构建出集通识教育、语言技能、综合素养、专业知识、实践实训等模块于一体的课程体系[3],因此该项目在人才培养计划的拟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力求覆盖通识教育、专业学科教育、专业方向教育、实践教育等。

3.积极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胡弗汉顿大学前身是胡弗汉顿机械学院,在英国国内和国际上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中机械工程类、建筑设计类专业课程得到了包括CIOB(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Th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Building)、RICS(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The Royal Institution of Chartered Surveyors)、ICE(英国土木工程学会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等权威职业机构的认证。该项目从始至终都将引入英国优质教育资源作为项目运作的核心,除了融合国内外课程体系外,还包括在英国教育理念的借鉴、英国原版教材的引入、英方师资的聘请、国际化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4.注重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榆林学院深知除了项目专门聘请的外籍教师外,本校的师资力量仍是项目实施和人才培养的主力,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一是支持并鼓励专业教师外出访学进修,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共计有4位机械专业教师赴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二是借助项目平台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达成协议,英方教师除来校授课以及协助学校落实该项目要求的实习环节的教学之外,每年还承担榆林学院专业教师赴英访学的外语培训任务。

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1.引入社会力量办学,建立监控运行机制

地方院校应充分利用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优势,发动社会力量联系和引入优质的国际教育教学资源,共同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为有效应对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合作办学项目应建立监控运行机制,通过日常教学评估、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考核、学生满意度调查、外界反馈和社会反响等多方面来实时掌控项目运行进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有效保障项目结构布局的合理化。

2.建立项目自我评估体系

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文件要求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单位应该以文件要求中的评估指标自我评估为主,在自我评估基础上,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会以随机抽查、文件汇报、年度总结、实地考察等方式组织评估。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单位应在项目实施运作过程中对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文件确定的各级指标,建立自我评估体系。同时,办学单位应采取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定期评估方式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整改不足,切实提升办学能力,培养符合国家要求的优质人才,扩大学校和办学项目的影响力。

3.跟踪学生学习动态,出台保障机制

开办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应该实行由学生代表参与的双方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中外双方学校领导和专业教师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办学项目教学实施规程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掌握项目学生的学习动态、心理变化、计划打算等。学校还应该引入学习危机预警机制、师生约谈制度、学习及心理问题辅导制度,定期开展学习成效和问题解决经验分享型主题活动、学生学习及各类活动实时数据信息分析反馈机制等配套保障机制,以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

结 语

榆林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以国家政策目标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宗旨,摸索和思考出了一些符合地方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离实质性引入外方教育资源、真正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几年里,榆林学院将继续探索如何高质量地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在国际资源引进、课程体系配置、师资队伍打造等方面为地方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项目人才培养提供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文凌:《我国已成世界最大跨境教育资源国家》,《中国青年报》2015年5月9日,第2版。

[2]朱铁军、郭兴众、黄凯:《地方工科院校设计类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实例研究》,《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5年第12期,第82-86页。

[3]朱铁军、叶贵霞:《艺术类专业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研究》,《蚌埠学院学报》2013年第2卷第1期,第111-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