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文化传承与教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在分析汉唐时期陕西体育文化的基础之上,对文化传承要求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以期对学生体育文化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陕西汉唐体育 体育文化 体育教学

课题名称: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技科研计划项目《陕西体育文化研究》(课题编号:14JK1790)。

目前,国内的体育教学只重视探索各体育项目的技能与技术,而对学生的体育文化培养有所忽略。这一片面强调体育项目的“工具理性”而不顾其“价值理性”的现象使得我国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之时过于看重科学而轻视了人文。人的全面发展以“身”与“心”的共同进步为前提,体育教学工作应转变固有观念,将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以及文化结合于一体。

当前,体育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郑勤在文化学视角下,通过研究地理环境与体育运动及体育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提出观点:(1)地理环境会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产生起到直接的决定性作用;(2)地理环境会对体育文化的具体内涵加以规范;(3)地理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文化在空间层面的扩散。田至美以体育及地理共同关注的空间与地区问题为突破口,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体育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细致把握,以此提出体育文化在地理视角下解析的具体概念框架,并以此框架对体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丰富的讨论。饶远采用人文地理学的方法对亚洲体育文化的形成及其分布、亚洲体育的民族文化特征、亚洲体育民族体育文化的现实意义等内容进行揭示。基于已有较为丰富的体育文化研究成果,探索怎样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使我国体育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值得深思。

体育历史发展过程中,汉唐体育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地位无可替代,两个朝代的体育及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是以一定物质基础的保障为前提,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统治阶级亦有着大量的亲身实践。因此,本文以汉唐体育文化为例,研究汉唐时期陕西体育文化的形成及在体育教学中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传承与教学

1.文化传承与教育

文化传承是人类共同体中的社会成员对文化进行纵向交接的过程。具体到体育文化上,其传承与教育具有两层含义:(1)挖掘并研究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择其善者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予以应用;(2)对民族传统体育技术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体育文化进行传承,把握其中的道德价值追求、进取理念、公平竞争行为方式以及和谐思维等。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区开展的,民族传统特色鲜明且能够对不同民族民众的普遍心理素质及审美情趣予以体现,是各种民族体育运动的总称。在这些体育运动中,较为知名的有秋千、摔跤、武术、龙舟、毽球、舞龙、舞狮等。作为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对民族智慧予以体现,密切相关于文化的认同以及民族的复兴。

文化传承与教育联系紧密,教育可以增加人的知识,强化技能,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教育对文化发挥着传播、选择与创造的功能,使其成为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教育的内容很广泛,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含有教学模式等内容在内,身处的位置为学校教育的顶端,它不仅可以将学校与社会连结起来,还是学校教育得以传承的关键所在。

2.技术教学与文化

技术是教学模式的一个构成层面,它与文化之间具有辨证统一的关系。体育运动中的技术指的是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身体加以利用,使其完成某一指定的体育动作。对于运动能力的高低来说,技术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极为明显,具体要素有身体姿势、动作轨迹与动作时间等。广义地说,技术就是一种文化,在它们的共同发展过程中,技术是前提与动力,文化是努力方向与最终目的,两者缺一不可,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必须以它们的相辅相成为前提。

同样,技术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也具有辨证与统一的关系。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技术用于对其教学内容的充实,使其不再是一种纯理论的讲授,赋予其高度的饱满感;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文化用于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其不再束缚于浅显的技术方法传授,对其教学工作予以升华。技术的传承应将文化的传承视作其最终的目的所在。民族传统体育既运用了不同的身体技术,又能体现不同的文化风格,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传承与文化传承并非两个对立的矛盾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推动尤为明显。但是基于多种因素的限制,过去很多技术传承中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内容都遭到了不应有的忽视。

汉唐时期陕西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分析

1.陕西汉唐时期体育文化特征及成因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都使民风民俗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反之,民风民俗的改变也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作为社会活动中的一种文化现象,体育活动在不同地区由于生活方式的差异性而独具地区特征。自然条件的不同使得陕西各地区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体育文化亦有不同的特征。

(1)陕北地区。古时多为游牧居民居住,对应于畜牧经济,陕北地区民众对武力较为崇尚,有着强悍的民风。当时的陕北地区多武术、骑射、摔跤、举石、游泳与溜冰,其形成与当地社会环境极为密切。第一,陕北地区属于西部边陲,长期处于一种备战的状态中,当地民众力图通过骑马射箭练武强身,实现保家卫国的宏图大志;第二,唐朝实施武举制度,考试内容有骑射、举石等,这在客观上对体育活动的开展产生促进作用。

(2)关中地区。汉唐时期,关中游侠之风逐渐盛行,乡民性格倔强不逊,风气刚劲,俗尚武节。体育文化活动对这一民风民俗予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多武术、骑射、摔跤、游泳、举石锁与蹴鞠。当然,这亦是战争留给该地区的深刻烙印,体育项目的开展反映了关中大部分地区民众热爱生活、勤于思考的生活作风。

(3)陕南地区。汉唐时期陕南地区则多武术、赛龙舟、游泳、骑射与举石锁。原因有三:第一,武举制度的推动使这些体育活动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展;第二,秦巴山地人员较少,土匪扰民现象较多,因而当地民众通过练武看家护院;第三,陕南地区水力充足,为其划龙舟活动的举行创造条件。

2.陕西汉唐时期的体育文化传播

汉唐时期的国力较为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在陕西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中极为重要。在历史的传承、发展、积淀与创新过程中,传统体育的文化形式日益多样化,有着极佳的观赏性。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自此,中西方的交通要道得到开辟,丝绸之路使汉朝与其他国家开始了不断的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基于中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基础,陕西的体育文化也向这些国家与地区进行着传播,与此同时,当地也引进了大量的体育文化精神。陕西在使自己的体育文化流向世界的同时,也吸纳了更多的外国优秀体育文化。

3.陕西汉唐时期的体育文化发展规律

其实,不管是对于经济性体育项目还是娱乐性体育项目来说,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有的体育项目开展得越来越红火,而有的却不尽如人意,最终走向衰落。这两种对立现象的出现正是对陕西复杂且庞大的封建文化同社会更替、风俗演变以及民族人格发展变化之间密切联系的侧面反映。从社会某一角度来看,陕西汉唐时期体育活动的发展及其演变或许可以从体育与经济及政治之间存在的联系中找到应有的解答,以作出更加切实的总结。

基于陕西汉唐体育文化传承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

1.挖掘整理陕西汉唐体育课程资源

在传承的内容、标准、范围及其选择等具体性的问题上,要对教育所具有的哲学理念、学习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等知识进行充分地吸收,若考虑项目的选择原则,可以对体育地理学的指导与划分原则予以遵循。陕北、关中与陕南各地区学校应选择符合当地地域特色、简单易学、健身效果好、有一定群众基础且与各地区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相协调的项目,并以此为基础有计划地扩大项目的影响范围。在推动当地传统体育发展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汉唐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体育教学发展为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2.创新陕西汉唐体育文化资源

传承并非只是习得,它的重点在于创新,使知识增益。学校应对人员的高文化素养与科研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在挖掘陕西汉唐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实现体育与文化的创新。例如,针对关中地区的蹴鞠举办竞赛活动,并在不断整理、研究以及创新过程中对比赛的具体规则予以完善,使汉唐时期盛行的蹴鞠运动在新时期焕发出新活力,并为其在民运会以及高校的传承过程中作贡献。实际上,不仅是陕西汉唐时期的体育文化,任何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挖掘与传承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陕西地区还存在很多宝贵的汉唐体育文化资源,需要当地各学校对其进行不断挖掘,通过在挖掘、整理与创新的过程中扮演先锋的角色,向学校的文化传承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

3.构建陕西汉唐体育教育网络资源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并且与家庭及社会文化的传承相辅相成。当代对陕西汉唐时期体育教育及文化传承问题的解决,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范围内,其思考与解决应在更大的空间内来完成,必要时,需将图书馆、网络、其他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等视作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联合体。此外,还要采取培训与交流等多项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强化与陕西汉唐体育传承人乃至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的联系等。

结语

因地域、民俗习惯与开展方式等的不同,汉唐时期陕西的体育文化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使陕西传统的民俗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更多的交汇与融合。陕西汉唐体育文化传承视域下的体育教学应围绕陕西汉唐的传统文化宗旨,结合陕北、关中与陕南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浓厚汉唐体育文化的教学模式,为学校、地区、陕西乃至全国的体育文化建设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姜铁汉:《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的传承》 ,《服饰导刊》2010年第6期,第56-58页。

[2]张永强:《汉唐时期陕西体育文化发展研究》2015年第3期,第31-33页。

[3]秦立凯、黎小龙、赵先卿:《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第113-117页。

[4]张杨:《陕西区域体育文化研究》,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