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创业背景下,借助“互联网+”“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省内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繁荣背后无法掩盖个别高校“应景式”教育、“口号式”教育的情形,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与SYB培训相结合,通过情景教学模式等方法来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以期为促进陕西省高校创业教育作一些贡献。

【关键词】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高校创业教育 SYB 情景教学

引 言

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其发言中第一次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概念,由此,在国内各行各业、各阶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创新创业浪潮。

作为国内创业教育和创业理念的践行者和排头兵,高校自然成为本次创新创业大潮的引路者。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和“互联网+”战略,各地高校纷纷开创了创业课程,很多学校还成立了创业学院。陕西省作为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大省,在这方面更是不遑多让,省内各高校纷纷开始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各种高校创业联盟、民间创业协会层出不穷,一时间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高校教育的热门话题。

然而,笔者通过对陕西省10所高校调研和走访后,发现在上述表面繁荣的创业教育背后却显现出另外一派景象:当前省内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更像是“应景式”繁荣,尚无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个别学校表面上很重视创业教育,有专门校领导负责管理,但是没有具体开展宣传和指导工作;教育力量比较薄弱,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多半都是半路出家,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因此,针对上述一些问题和现象,笔者根据多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冀能为今后陕西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作一些贡献。

创业理念的演进及创业教育的发展

1.创业理念的演进

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1]。1985年,彼得·德鲁克[2]谈到创业精神即:运用管理概念和管理技术使产品标准化,设计出生产流程和加工工具,制定了各阶段的工作标准,从而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开拓新的市场,招徕新的顾客。

从以上理论演进可以看出,早期的创业研究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创业者,特别是创业者的特质、背景和早期经验等方面[3],之后的学者们将创业者与创业行为结合起来研究,更注重创业者决策制订时的认知过程、创业者思考的方式和决策制订的过程等。

2.创业教育的发展

国外的创业教育最早是在美国兴起,美国已经形成了自初等教育至高等教育,直至研究生阶段比较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在国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界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由此拉开了国内创业教育的大幕。创业教育进入高校始于1998年,清华大学当年创办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算是对创业及创业教育进入高校的一个有益的尝试。2002年,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院校为创业试点院校,可以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类课程[4],自此创业教育真正在国内高校开始展开。而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看,教育部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意见中要求全国各地高校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意见的颁布意味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5]。西北工业大学于2000年开设的《创业学》选修课并且配套编撰了相应的教材,也成为陕西省省内最早的本科生创业教育课程。

省内高校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为了解省内高校毕业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及需求情况,各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程度等,笔者于2016年初分别在陕西省10所高校采访了605名高校毕业生及校内创业指导部门主管,根据发放的问卷及采访内容了解了一些关于省内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学生需求。以下即为问卷情况统计。

问题1:是否了解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内容?有60.1%的人表示完全不了解,24.6%的人听说过,仅有15.3%的人了解。问题2:是否愿意接受创业教育?有66.6%的人愿意接受,20.8%的人不愿意,12.6%的人表示无所谓。问题3:愿意学习哪方面的创业知识?42.9%的人想接受创业理念的培养,30.9%的人希望了解创业知识,26.6%的人希望能分享创业经历。

从问卷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受就业形势的影响,很多学生还是能够接受毕业后创业的,同时也希望能在学校就得到创业相关理念及知识教育,但是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个别学校在创业宣传、创业教育上做得不是很理想。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采访了这些高校创业指导部门,了解到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

1.课程模式较落后,内容与学生创业需求脱节

笔者了解到基本上这些高校都开设了创业类的课程。但是从上课形式来说,仍旧离不开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没有互动。课程内容也没有统一的体系,缺乏作为一门学科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

2.实践形式单一,实操性不强

通过调查得知,这些高校都有“大学生创业中心”或“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支撑学生创业的实践场所,但是实际利用率并不高。同时,这些学校也大都参与了国家、省两级相关部门组织的“双创大赛”等比赛,但是参加比赛的同学没有经验,指导的教师本身也很少有创业或创业成功的,导致比赛最后也成为纸上谈兵,流于形式。

3.师资力量薄弱,创业经验缺乏

在笔者所调查的这些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多半都是半路出家,接受了短期培训就开始为学生上课,大多没有实际创业或者创业成功的经验,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或能力。

创业教育工作的改进

1.优化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模式

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归功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当前省内高校创业教育明显有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操作的现象。基于此,笔者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为优化课程体系,推动创业教育“课堂”发展的多样化。以教师课堂讲授为基础,传授学生必需的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依托创业教育实训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创业活动,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精神、创新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2.利用现有教学实践场所,引入团队教学和参与式教学

引导学生根据创业项目自主结成团队,鼓励学生通过选修或完全自由选修的形式,研修一定学分的创业类通识课程。其次,根据现有教学实践场所,以实际创业项目或者虚拟项目为基础,将每个项目分解为不同岗位,鼓励学生团队参与项目的同时根据每个参与者不同情况将岗位进行分解,开设以培养岗位创业知识为主的专业类创业课程。

3.大力培养现有教学师资,引进高素质的创业教育人才

创业教育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师资的水平和能力,省内大多高校创业师资虽然在理论功底及学术能力上都有很高造诣,但是实际创业经验和体验上还存在一定欠缺。从教师的研究或者从事方向来看,对现有师资来说,可将他们送去参加一些创业师资培训的课程,通过培训提高创业教育教师素质,培养学术型教师。另外,可以考虑从校外引进一些有创业成功经验同时具有一定学术能力的企业家或创业者作为导师,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

其次,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创业教育的师资可以分为理论型和实践指导型。理论型教师可以考虑从工科及理科专业引进,他们严谨的思维和缜密的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参与创业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型教师须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历,这类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或者他人的创业经历采用案例教学、参加创业论坛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创业的感悟,理解创业的规律,让学生从案例中获得对创业的兴趣和经验。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发展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商务印书馆,1990。

[2]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机械工作出版社,2009。

[3]郑馨、崔毅:《创业研究概念框架的演进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9期,第126-129页。

[4]黄兆信、赵国靖:《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1期,第49-52页。

[5]赵金华、孙迎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22年回顾与启示》,《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