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是一种新思维和新概念,正确理解和处理互联网络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我国现行教育实体的基础上正确看待“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的作用问题,对于促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意义重大。根据“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需要从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和评价机制创新等不同方面入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模式 教学理念 评价机制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曾正式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他说:“最近互联网上流行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承担着培养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接班人的使命,所以,从战略的髙度开启“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阐述“互联网+”风口浪潮带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视域下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是时代发展向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

“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形成

传统意义上,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在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中,学生更多处于信息接收和被动教育的地位,教育者对教育效果具有更大的可控性。然而在互联网思维日益成熟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环境在学生生活中越来越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环境和因素,“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已经被“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所取代,“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已经形成。教育工作者需要尝试在“四位一体”的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探索重新组合外部环境进行教育的交叉结构和模式,以运用“外部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在“三位一体”的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家庭和学生之间很容易建成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关系,家长咨询、教师家访、学生反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单向的合力关系。然而,互联网世界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单向性的合力关系。互联网营造的网络环境建立了三者之间适时、有效的互动平台,在家庭电脑、学生手机、教学网络之间构建有效的数据传输、分析和交流机制,无论是时间上还是时空上都使得学生、家长、教师三者在思想政治观念和意识上保持髙度的一致性和透明度,这样既能增强思想政治观念的指引力度,又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强度。

准确把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科学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多层面的含义,从根本上说是服从和服务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导向的人才。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激发人们的政治热情,培养参与政治建设的价值情趣;其二,正确理解政治价值导向,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表达政治主张,坚决抵制不良的政治导向。

从哲学层面而言,政治素质包括政治价值导向、政治方法论和政治文化等,是一定的政治立场的社会综合反映。具体而言,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的现代公民。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政治价值观也很不稳定,容易受自由主义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思潮影响,因此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这种意义包括:其一,能够增强大学生处理社会生活中各种事件和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素养;其二,能够夯实大学生的价值观,尤其是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做一个成熟的社会主义公民。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面临的文化安全和技术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大学生成为一些国家争取和拉拢的对象,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趋势。这些能力都必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来完成,单纯的互联网世界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因此,只有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素,围绕主体能力建设开展各项工作才有利于从根源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需要,需要学校、教师及其社会共同努力,尤其是学校和教师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保证在充分发掘现有教育体制功能的前提下,借助各种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机制,不断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机制,根据实际状况,开展专门的教学研究,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作为教师而言,首先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地处理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及其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然后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和教导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对西方技术主导下的互联网信息世界进行科学的管理。从今天高校思政教育中所面临的威胁看,西方对“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得更加成熟,他们能够将技术、文化、意识形态与互联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西方式的自由主义信息载体,向自己的竞争对手或者潜在的敌人进行信息输出,影响这些国家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如果不加管制,任由其肆意发展,对青年大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内容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互联网思维的不断深入,从战略高度开启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新概念。“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该新概念的落实与实践,它强调在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基础上,用互联网的思维融合现有的普通知识教育模式、内容、方法甚至是整个教育体系。这一创新模式的建立,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1.创新教育理念

现有的知识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是围绕“考试”这一终极目标而设置的,它对人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都作出了刻板的限制,为了应试与就业,受教育的时间似乎只有小学、中学、大学这十几年的时间,受教育空间似乎就只是教师、学生组成的课堂或教室。与“应试”式的教育模式不同,“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种终身教育模式。在应试模式下,大学生的价值导向主要围绕外在的目标而展开,不是为满足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开展。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在这种功利主义式的学习导向下,学生的兴趣点主要着力于以就业为导向的知识性课程学习之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毫无兴趣。大学阶段结束后,他们脱离了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学习的方式更加自由。课堂和学校教育的结束使学生更加自由地陷入互联网世界中,并成为他们必不或缺的生活方式。而开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则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适时地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人们的政治素养。在此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着力思考这样的问题: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什么?第二,如何建立起自我教育的精神理念,形成一种渗透于内并转化为个性品质的思想基因,奠定终身教育能力。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般而言,教育者可以分别从不同环节入手,探求“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思路。首先,要精心探寻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与互联网媒体一体的课堂教学机制,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形成有机和谐的教学课堂教学情景。其次,要明确互联网的利弊得失,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第三,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实践环境,创造机遇帮助学生在社会中接受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

3.创新教育评价机制

发展性原则是一种导向性的评价原则,“意在对某种职业方向或人生规划等作出科学的预测和评判,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各项促进措施”。[2]贯彻和落实发展性原则对于提高“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效性而言,有着鲜明的教育意义。一般而言,评价主要由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几种形式。这几种评价方式各有利弊,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评价学生技能的成长和发展。因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无法全面准确地分析了解被评价主体的综合素质,应当拓宽评价的方式方法,增加一些诊断性和形成性的评价。学校可以采用描述、观察等多种多样的质性评价方式。

总 结

在“互联网+”社会形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处于一个转型的新机遇中。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对之及时地作出反应,同步甚至超前地提出相关理论并快速切入实践,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和放大是可以预期的,这样的时代必将会以一种巨大的力量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潘圳:《“互联网+”:让中国经济飞起来》,《社会科学报》2015年4月30日第8版。

[2]陈丽如:《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对现代德育的意义》,《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2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