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结合高职学前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目标、路径与建议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立健全校企(学校与幼儿园)合作运行机制、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加大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力度、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建议,以期对专业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空前重视,无论是对幼儿园的数量还是幼教师资的质量需求,都显得尤为迫切。陕西省教育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表明:陕西省学前三年适龄儿童受教育率、生师比均低于全国水平,在职幼儿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低,学历达标(幼师毕业、中专学历)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67.5%。显然,高职院校在培养学前教育师资、输送幼教教师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为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围绕着学历层次的提升与专业技能培训的提高有针对性地展开建设。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目标路径

要紧密结合区域幼儿教育发展需求,深化“全实践”、“能力本位”、“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企融合,形成以学校为主,幼教机构参与,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机制。要建立完善基于幼儿教育工作过程和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推广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以网络课程建设为手段,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要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努力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具有创新与发展能力、校内外专兼职结合的稳定教学团队,带动和引领学前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打造省级教学名师。要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在现有教育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性仿真实践基地,以期实现教学、培训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目标。要依托行业幼儿园,积极开发稳定、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向社会提供幼儿师资培训、家庭教育培训以及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服务等教育产品。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具体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校企(学校与幼儿园)合作运行机制

要以成立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四个共建”机制、建立师资共育机制和校企“双向工作站”等为抓手,着力搭建校企合作工作平台。

要广泛吸纳学校、幼儿园、社会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学年定期召开会议,明确相互间的目标和责任,交流人才培养和需求信息,审定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及主要课程的教学方案,研究安排教师到幼儿园挂职锻炼及幼儿园教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研究落实学生到幼儿园顶岗实习实训活动,研究和指导专业特色教材开发等事宜。

要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积极完善“四个共建”机制,即共建方案,就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和幼教专家组成双负责人,共同起草、调研,一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基地,就是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遴选一些合作基础良好的幼儿园作为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实训设备的添置、实训室的构建方案等诸多事宜均由校企双方负责人共同协商把关。共建课程,就是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由院内骨干教师和幼儿园业务骨干共同完成。共建课堂,就是共同完成核心课程教学。

要建立师资共育机制,就是校企共同打造双师教学团队,部分人员互兼互聘。在学院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幼儿园负责人或专业人员担任专业兼职教师,选聘骨干教师担任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充实到学院兼职教师资源库,学校与行业建立互动机制,由学院人事部门制定聘用合同,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做好兼职教师聘任工作。

要共建校企(学校与幼儿园)“双向工作站”,在学院设立幼儿潜能开发工作站,在幼儿园设立幼教师资流动工作站,两个工作站双向互动,保持衔接。在工作站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完成核心课程教学、共同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2.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1)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要完善“校企共育,全程实践,分段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四个统一”的人才培养途径,即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统一、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统一、教师与岗位工作者统一、考核标准与行业准入机制统一。校企共育,即以院园共同参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评价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全程实践,就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分段实施,就是三年制大专培养第一年进行通识教育和从业基本技能培养,第二年进行分方向培养,第三年进行实习实训。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要根据幼教职业资格标准来设置“课证融通”课程。例如,为考取幼儿教师资格证、教师基本功合格证、普通话等级证等,就要设置教育政策法规、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声乐、琴法、舞蹈、美术、书法等相应的课程;要根据幼儿成长需要设置特色课程;要根据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师技能标准设置实践课程,强化学生“说、写、画、做、弹、唱、跳、教”8项基本技能训练;还要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的新理念,适时开设0—3岁婴幼儿教育类课程、幼儿家庭教育类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近年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国际幼儿教育发展新动态,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3.加大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力度

(1)校内实训条件建设方面

可以组建模拟区(角)活动实训室、电钢琴实训室、舞蹈实训室、幼儿手工实训室、儿童行为观察保健实训室、蒙台梭利实训室、艺术演艺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增设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实物展示台、投影仪、实木陈列柜、幼儿园实木桌椅、奥尔夫音乐教具、各类桌面玩具、墙饰、儿童读物、幼儿绘本以及表演服装、道具、音响设施等。借此模拟幼儿教育的真实环境,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高仿真的幼儿教室内学习、训练幼儿常规教学的组织过程,设计幼儿教育活动,以强化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实践。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要健全校外实训教学管理制度,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能力,建立并完善幼儿园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办法。规范校外实习基地配置要求,要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实习教学工作安排、运行、管理、监督和检查。要有各幼儿园实习教学负责人,负责学生实习期间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安排、运行、管理。要有各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实习期间各项教学工作的安排、指导、监督和检查。

4.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以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形成的优秀教学团队为基础,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针对学前教育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等不同层次人才进行分类培养。

领军人才的培养,通过参加国内学习考察、培训、交流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主持课改教材建设、科研攻关项目、引导专业社会服务活动开展等措施,发挥其带动本专业、专业群建设,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带头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发挥对专业教学、教学质量全面监控等作用。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通过到幼儿园参加挂职锻炼,参与教学管理,取得一线工作经验,定期参加“双师”等岗位培训,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参与科研攻关和社会服务活动等措施,带动专业建设,不断提升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到幼儿园参加挂职锻炼、岗位培训,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科研攻关和社会服务活动,发挥在专业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轮岗培训、中短期对口企业挂职,参与实训中心建设,参与教材编写、科研工作,丰富其理论教学水平。

5.完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要着重从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和对口支援三个方面加强建设。在技术服务方面,可以依托校企共建的学前教育专业平台,依据学院制定的社会服务项目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积极性,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承接省、市、区科技研发项目,由系部组织专业教师与幼儿园共同完成科研任务,达到提升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目的。在技能培训方面,可以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幼儿园和社会服务,继续开展幼儿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中高职师资培训。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就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短期技术培训、成人大专学历教育等社会服务活动,同时做好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考前的培训及技能鉴定。在对口支援方面,可以选取县级职业高中、职教中心等开展学术指导、教师培训、学生培养、选派教师任教、培养管理干部等,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对口支援学校的内涵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学训交替,课技证融合”的“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努力实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培养、分向发展、各具特长、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肖凤翔、黄晓玲:《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16年第6期,第60-66页。

[2]蒋宗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创新路径》,《教育评论》2015年第9期,第35-37页。

[3]徐青:《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教育探索》2009年第8期,第27-28页。

[4]张洁清:《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11期,第117-118页。

[5]吴琼、姚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水平,夯实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基础——第五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术研讨会综述》,《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第64-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