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扩展了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也让健美操逐渐走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高校健美操教学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形体、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健美操教学与训练相脱节的弊端严重阻碍了高校健美操运动项目的发展。本文在阐述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构建途径及内容,旨在为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 教学训练 一体化模式 构建

作为深受高校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健美操有着良好的学生基础,另外高校也为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提供了中坚力量,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成效对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高校健美操教学存在着教学与训练相脱节的弊端,这一弊端严重影响健美操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层次综合能力的要求。因此,现代高校健美操教育教学必须要克服教学与训练相脱节的弊端,在遵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运动训练规律的基础上,将健美操课程教学与运动训练进行有效结合,最终实现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水平的目的。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培养目标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通过身体练习等手段有效增强学生体质,为国家培育有健康体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因此,健美操项目作为高校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束缚,在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传统体育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但却相对忽略了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容易造成“多而不优”的不良状况。而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传统体育教学却又过分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学应摒弃传统体育教学思想弊端,在坚持将“普及与提高”作为发展基础的同时,构建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利用“两平台、三层次”的教学体系,既要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竞技型高水平运动员,还要为高校培养群体型高水平学生。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通过系统、层级的训练让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并且利用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及综合实践这三个层次的培训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在提高高校学生体育技能及社会适应力的同时,培养其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为我国体育事业培育出一批真正的一专多能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构建途径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必须将教学作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实践教学训练,让高水平运动队成员的学生发挥带头作用,空闲时间指导业余训练队学生的体育健身训练,使业余训练队学生成为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后备人选,促进高校健美操运动项目的发展。

1.提高健美操高校人群普及度

高校选修课程是在高校内提高健美操人群普及度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因此,要想增强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发展动力,就必须充分利用高校大一学生的健美操选修课课程。在健美操选修课课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校场馆设施、师资力量等优势将健美操的魅力向学生充分展现,引起学生对健美操项目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健美操高校人群普及度。

2.通过课外俱乐部形式提高健美操人群质量

高校学生在学习健美操选修课程之后,对健美操项目有兴趣或有潜质的学生,可以通过进入课外俱乐部形式继续学习。健美操俱乐部打破了原有系别、班级重新组合,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兴趣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是健美操俱乐部的主要授课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院的学习情况适当安排学院健美操代表队技术骨干负责俱乐部的一部分教学训练工作。参加健美操俱乐部的学生需缴纳一定的会员费,并且要按时参加俱乐部的教学训练活动,这些会费可以有效缓解学校健美操代表队训练和参赛经费的压力。俱乐部学员为学校健美操代表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学校健美操代表队学生通过对俱乐部成员的训练,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训练技术和综合素质水平。

3.利用业余训练队扩大专业健美操人群数量

教师在健美操俱乐部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成绩较好的学生选拔进入业余训练队,为学校健美操代表队提供储备人才,学生在业务训练队中根据教练的要求提升自己的专项能力。业余训练队学生既要承担学校安排的各类表演和省级以下的比赛,又要在教练的指导下参与健美操俱乐部的日常教学与训练工作。教练根据一定的考核标准考核业余训练队学生的教学技能和专项技术,通过考核的学生才有担任本月俱乐部课程教学训练的资格。通过俱乐部的教学活动,在培养业余训练队学生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加深了学生对健美操项目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训练和运动技术水平。

4.通过健美操代表队的训练提高学生专项技能

教师在业余训练队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对健美操项目的训练情况,将成绩较好的学生选拔进入学校健美操代表队。健美操代表队学生在高校享受加学分、运动补助、比赛奖励等有关激励政策,一旦学生训练技能达不到健美操代表队竞技标准,就会被淘汰降级到业余训练队。在这样的严格考核环境中,健美操代表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竭尽全力地提高自身训练水平,并且积极地采用多种方式来完成健美操竞技训练,这样既减轻了教练的训练任务,又提高了健美操代表队学生的训练效率,进一步保障了学校健美操代表队的训练水平。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内容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摒弃了传统单班管理与教学的模式,灵活开展分层、分组、多班等形式的教学,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相结合教学模式。

1.设置健美操专项选修课程

在高校课程教学中设置健美操专项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需求。在健美操选修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及老师。教师应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的训练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健美操选修课程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对健美操基础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专项技术的传授。高校应建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一体化的健美操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对教师与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有效督促。教师还可以在选修课程中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竞赛、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实践训练能力。

2.建立分层考核制度

分层考核制度是高校健美操教学教练一体化模式有效运营的有力保障。一般来讲,可以将学习健美操的学生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的考核中,应强调学生对健美操基础知识的掌握;中级阶段的考核强调学生对健美操实践能力的掌握;在高级阶段的考核中,主要对学生的竞赛成绩、自由创编的成套动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分层考核制度有利于学生制订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3.注重因材施教

随着健美操项目在高校的蓬勃发展,健美操教学内容逐渐丰富,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高校应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兴趣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高校健美操教学应遵循先学后编的学习规律,即学生先对健美操基础知识进行有效掌握,然后才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去,最终学会健美操的自由创编,进而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力等个性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高校健美操教学教练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是因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培养必须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所以我们在构建健美操教学教练一体化模式时,必须保证该模式空间的有序性和时间的连续性,不断改善及完善健美操课堂教学。一般来讲,高校主要通过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这两条路径来提高健美操教学水平,将课堂内容延伸社会健身系统,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韩春艳:《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初探》,《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年第12期。

[2]李德华:《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37期。

[3]翟伟、甘雪蓉:《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探讨》,《科技风》2013年第22期。

[4]王艳珍:《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解读》,《职业教育》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