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陕西民办高校要突破自身发展困境,走产教融合之路就成为必然选择。陕西民办高校构建产教融合机制需要“内外兼修”。一方面,建立起产教融合研发平台、产教融合共建平台、产教融合项目平台和人才培养交流平台的内部机制;另一方面,完善政府、市场以及文化环境的外部保障。

【关键词】陕西民办高校 产教融合 转型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2016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产教融合视域下陕西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SGH16H250。

“产教融合”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产教融合”的两层意义

“融合”意为“几种不同的事物合为一体”,意义同“融和”。“融合(和)”比“结合”“合作”立意更高,更强调“产”和“教”彼此之间的联系、互动、和谐。这里我们需要首先弄清“产教”的含义。“产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产业(行业、企业)与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高校教育要与产业(行业、企业)对接,要转变原有的办学思想和体制构建。第二层含义是指“产教”,可理解为“生产与教学”,高校教育要与生产对接,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由此可见,“产教融合”就要求民办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契合产业要求,课程内容必须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必须贴近生产过程,人才规格必须达到企业标准。

2.“产教融合”的概念界定

基于以上对“产教”与“融合”的分析,笼统来讲,产教融合是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具体来讲,产教融合是教育部门(主要是院校)与产业部门(行业、企业)在社会范围内,充分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和优势,以互信和合约为基础,以服务经济转型和满足需求为出发点,以协同育人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动力,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项目合作、技术转移以及共同开发为载体,以文化共融为支撑的产业、教育内部及之间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高度融合,各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

“产教融合”对陕西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1.产教融合有利于陕西民办高校对接产业,提升专业集群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只有实现产教融合,陕西民办高校才能做到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动态设置和调整专业。目前,陕西民办高校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严重,主要是各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只是盲目照搬,没有真正考虑到产业、行业以及地方经济的需求;专业无特色,也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中缺乏竞争力,就业质量不高,不利于陕西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

2.产教融合有利于陕西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以及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要求陕西民办高校必须立足区域、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改变过去单纯由专业负责人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企业作为陕西民办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方,对人才培养标准是最有发言权的。此外,产教融合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实战型实践平台,它不同于以往的综合模拟实训,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3.产教融合有利于陕西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陕西民办高校的教师,大多是应届毕业生或是其他公办院校的兼职教师,缺乏行业、企业背景,因此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引企入校、校企共建的方式,对教师职业技能的掌握与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有真正具备了职业素养的教师才能对接企业,培养出高职业素质的学生,以满足社会需要。

4.产教融合有利于陕西民办高校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创新创业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陕西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陕西民办高校也一定要抓住机遇,满足时代需求,为学生搭建起创新创业的平台。

健全产教融合机制,推进陕西民办高校转型发展

陕西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机制的构建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学、研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平台,并保证平台的有效运转。陕西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功能平台:

1.产教融合研发平台

该平台是陕西民办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转化的平台,是陕西民办高校为企业举办咨询交流、技术支持的平台,是陕西民办高校和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平台。“技术”是产教融合的关键切入点,高校和企业都有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并将技术成果转换成现实生产力的需求。陕西民办高校需要将技术研究与转化融入专业教学和教学改革;企业需要将技术研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和人才优势,而二者可以通过合作共同开发实现共赢。

2.产教融合共建平台

产教融合不同于传统的校企合作,不是企业简单地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的关系,而是一种深度的合作共生机制,所以离不开校企共建平台。陕西民办高校应和企业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经济实体(如实体企业、创业中心等)以及人才培养基地。“共建”是一切逻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共建”的研发机构、经济实体和人才培养基地才能真正满足学校和企业的双重需要,实现双赢。陕西民办高校和企业的共生发展是二者长效合作机制建立的关键环节。

3.产教融合项目平台

陕西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申报国家或地方重大项目,学校或企业也可参与到由对方承担的国家或地方重大项目中去,或者企业委托学校承担重大横向课题研究,所有这些模式都有助于发挥学校科研能力和企业实践管理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公关、利益共享。

4.人才培养交流平台

该平台的搭建有助于陕西民办高校和企业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首先,校内教师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掌握实践技能,而其中优秀教师可担任企业顾问或董事等。其次,校内大学生可以在企业学习、实习。再次,企业人员也可到陕西民办高校任职、任教或接受培训。该平台将陕西民办高校和企业通过人力资本联系起来,而基于人力资本的交流使陕西民办高校和企业都不再是各自封闭的体系而成为开放互动的整体,双方共同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了陕西民办高校和企业“双主体”的育人模式。

陕西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机制的建立除了四个平台的搭建,还离不开政府部门、市场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等外部保障的建设与配合。首先,地方政府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陕西经济发展需要和陕西民办高校特色,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为陕西民办高校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除学校联合企业力量外,政府也应积极鼓励,为学校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帮助。在校企共建项目中,政府可给予企业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还可通过提供财政补贴、优惠购房、落户入学等政策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为陕西民办高校及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

次,市场要给陕西民办高校提供全面的资讯及中介服务。陕西民办高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信息发布会、学术研讨会、产教融合交流会等,拓宽与政府和企业之间信息沟通的渠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对接,只有及时了解了政府政策、行业信息以及企业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而金融市场还要给这部分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对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项目,金融机构或民间组织应给予企业一定的资金扶持,帮助项目落地实施。

再次,文化环境对于产教融合机制的有效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产教融合是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市场等各个主体应该共同关心探讨的问题,是陕西民办高校打破固有封闭式办学模式走向开放式办学道路的必然选择,是陕西民办高校从量变到质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切入点。只有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与文化氛围才能真正构建起陕西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机制。

小 结

学院作为陕西民办高校中的一员,从2014年首次提到“产教融合”到2015年的“校企联姻、产教融合”再到“校企联姻、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不仅是认识的提升,实践也不断加强。

目前,学院已基本构建起产教融合共建平台和人才培养交流平台,但在产教融合研发平台和产教融合项目平台的建设上还有待加强,今后应进一步发挥学校科研优势,与企业在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国家或地方重大项目上积极合作,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助力学生成才就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33期,第8-10页。

[2]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5期,第64-68页。

[3]罗汝珍:《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研究》,《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21期,第8-11页。

[4]曹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天中学刊》2015年第1期,第133-138页。

[5]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21期,第47-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