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效果,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与着墨一样,都是国画的组成部分,二者互相依赖,相得益彰,没有留白,就不能显出着墨的美妙。一处恰到好处的“留白”更可以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作品的意境会因此得到无限扩展。语文学习强调“听说读写思”,那我们不妨深入这五个环节,探索“留白”艺术在这些环节中的灵活运用。

一、“听”中留白

要想达到听课“留白”的理想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听”。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会听、会学,能够高效率地接受新知识。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三中的儿歌有:“绿蜡笔,画竹子,蓝蜡笔,画河川,青蜡笔,画石头,黑蜡笔,画小燕。要问我们画什么,画我祖国好河山。”学生们对这首儿歌十分喜欢,背起来也就十分顺畅。因而,让学生乐听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二、“说”中留白

教师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要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空间。学生们能够找准问题的切入点,侃侃而谈,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锻炼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每逢精彩处能够“拍案叫绝”,遇到不足之处能够悉心指导。

三、“读”中留白

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能够让学生们融入到书中人物中,设身处地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新课标中规定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 正所谓“情到深处自然浓”,从“阅读”转变为“悦读”,能够让学生融入课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嬉笑怒骂。

四、“写”中留白

小学语文一二年级侧重于看图写话,三到六年级则是习作。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都迥然不同。作为教师,要能够深刻认识并且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习作天赋,让自己的作文教学“留白”。源于生活的习作能够真实有力,生活中的嬉笑怒骂、花鸟鱼虫、人情世故都是写作的源泉。养成观察的习惯,就不会错过细节,就不会成为生活的盲者。作文就是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缺乏感受与体验,缺乏课外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五、“思”中留白

“言为心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有创造性,有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最后达到“我会学”的境界。

首先,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考能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惧怕语文,才能学好语文。其次,要强调多种学习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我都会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1.每篇课文都有生字,我会让他们查字典,标出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2.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标出不理解的句子。3.边读书边思考,概括出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不仅为新授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阅读训练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抓大放小”,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就是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显现。它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他们在语文的深海中畅游,能够让他们在创造性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能够让他们在“听说读写思”的草原上自由驰骋。留白能够体现学生的参与能力与创造性,让他们“乐学”“会学”。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活学活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留白”艺术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