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其他学科相比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是思想和情感的结合体。语文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个个汉字,更多的是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去想象课本中的场景,去思考人物的情感;同时要综合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那么在课堂上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一、分析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1.情感逐渐丰富。

步入小学,小学生的人际关系面扩大,随着新鲜事物的增多,他们的情感也逐渐丰富起来。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给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譬如说学习进步、教师表扬、同学欣赏等,这些都给带来了快乐的体验;而学习成绩下降、教师批评、与同学出现矛盾等,这些又会使他们产生痛苦的体验。再加上学校会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使小学生们的情感逐渐丰富起来。

2.情感逐渐稳定。

由于集体生活有组织有纪律,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趋于稳定,自我调节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学校的生活使他们不仅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人际交往方面也得到很大提高,小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也逐渐得到改善。不仅知道自己的情感,而且学会了换位思考,主动去关心他人,评价和体验他人的情感。

3.情感更加深刻。

小学生的情感与儿童时期相比,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更加深刻。例如在评价人物时,他们会不单单看表面,已经学会了从内心去评判善恶。

二、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

策略一:创造表演情景,激发学生共鸣。

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引入课文中的情景,感受作者写下此篇时的感情,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那么如何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景呢?我认为可以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再现,让学生成为书中的角色,进而去探索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体验。举例而言,我在讲《从现在开始》这篇童话时,就编写了一个剧本,让学生们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将动物的动作、神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策略二:渲染语言,奠定感情基础。

只有教师动情,才有可能感染学生。但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教师应该如何做?我觉得要让自己动情,再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传递自己的激情,从而感染学生,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说,我们在讲某一课时,要先讲一个小故事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或是通过播放小视频将学生引入课文,在教师的情感诱发之下,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高涨。

策略三:发挥学生想象力。

我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时,通过对课堂进行设计来引导学生对画面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来问:“若是小鱼脱离这片浅水洼,进入大海中,它该有多么兴奋啊!各位小朋友,你们能想象到小鱼回到大海的场面吗?如果小朋友们在海边碰到了小鱼,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等问题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然后让小学生们回答,接下来我就顺着学生们的想法,让他们以《珍爱生命》为话题写几句话,或者对这篇课文进行续写。

策略四:利用现有条件,抓住情感触发点。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已被运用在各个方面,教师也应跟上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在讲《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世界地图以及一些著名的瀑布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的情感。当学生看到汹涌澎湃的瀑布时,不由地发出阵阵赞叹;当学生看到瀑布如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时,不禁感到惋惜,发出阵阵叹息。这样依靠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抓住学生的情感触发点,为学生理解课文,把握全文思想感情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的思维特点以及小学生的思维特性决定了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性思维训练。语文更偏向于感性,而小学生年龄尚小,更适合感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课文,同时,要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它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若是再加上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及多媒体的辅助,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情感上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