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科学实验室的资源引导学生做好科学实验,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不断提高,从而为其进入高年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让学生敢于探究

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实验活动的开展必须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种独立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大多数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低,再加上其知识储备量的不足,导致其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和实验的相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实验时,必须根据现阶段小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学习。例如:学习“有趣的食物链”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吃与被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认真地讨论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完成连线,最后各个小组之间再进行补充。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对于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让学生敢于交流

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的过程中,心态是完全不同的,很多学生非常渴望去尝试,还有一些学生则对实验产生了畏惧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积极的引导,确保不同心态的学生非常理性地认识实验的目的和过程。只有在平和的心态下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才能确保实验教学目的的实现。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必须在提出相关实验任务之后,要求学生先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形成对实验内容的统一认识和理解,从而为实验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学“碘化反应”这一课时,拿到相关实验器材的时候,很多学生十分激动,而有些学生则表现出特别害怕的样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加深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确保实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这个实验为什么可以取得成功?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非常关键,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

三、让学生敢于面对失败

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失败。科学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实验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导致实验最终的失败。如果小学生充满信心地进行科学实验,而最后却失败的话,那么这种挫败感对小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假如教师在学生实验失败的时候给予科学合理引导,使学生可以用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实验失败的结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摆脱实验失败带来的痛苦,同时也为其后期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其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注意相关问题,才能促进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高。首先,教师必须用鼓励的眼光去面对实验的操作者,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并没有因为自己实验失败了而责备自己,从而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实验失败所遭受的挫败感;其次,教师应该及时地询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难点或者疑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也有效地降低了因为实验失败而产生的挫败感。

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手脑结合的过程中掌握探索知识和问题的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深入地了解发现知识的过程,从而达到促进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