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不能只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教学之余应研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人格。

一、怎样让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成长

1.营造健康的环境。

对于小学生的年龄,就好像刚萌芽的小草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还需要时间去浇灌、呵护。在当代社会,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显露。小学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催化剂,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制订教学方案。老师应该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舒适、健康的环境,这样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2.让小学生学会多读、多看、多学。

现在的小学生应综合发展,仅学书本上的那点知识是不够的,他们现在需要的是多读、多学、多看,尽量阅读有利小学生成长的书籍。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给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家长时常看报、读书,孩子们也会耳濡目染,习惯性地看报、读书,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放假了,家长要抽空多陪孩子做户外活动,扩大知识面,如去博物馆参观、爬山,多参加课外有益活动,这样将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1.创造条件,增强小学生心理素质。

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完善思想品质。它要求语文教学应建立在一种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相互理解,老师的伟大形象才会定格在学生心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学生也会在生活中以老师为榜样,学习他身上的优点,这样,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2.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

完善教学计划和学校的教学体系。传统教学目标多偏重概念性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如今,素质教育明确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传统知识的讲解,应该融入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小学语文课《牛郎织女》一文中,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王母娘娘这类形象进行反思,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还可以结合语境,让学生体会作者写这句话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文中的这些观点,使阅读教材成为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从中也学到了心理健康知识。

3.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只有经常自我反省,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因此,语文老师在教育中,要提倡学生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随时调整自己。还可以给他们拓展讲一些名人的励志故事。告诉他们,只有经常约束自己,提醒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己。语文教学中,还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灌些心灵鸡汤,提高学生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性格塑造、意志磨炼等。如此一来,学生将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思想体系,成为一个对学校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语文至关重要。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讲一些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该渗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不要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后悔、抱怨。作为老师就应该教导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做一个正直而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