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课堂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精心设计导入方法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下面,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对导课的粗浅认识。

一、 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

复习导入属于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它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从旧知识入手提问:国民党统治被推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蒋介石政府在中国大陆统治了多少年?学生回答后总结: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被推翻,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一共22年。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成立新中国的前提已经成熟,那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成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故事导入,缓解压力

讲故事可以缓解压力,使学生提高和集中注意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可以穿插一些趣味性强、短小精悍的小故事,点燃学生学习新课的乐趣,启迪学生心灵。故事导入法只适合故事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教师讲述英国内阁首相的大臣要到王宫觐见英王时,小轿车只能坐到王宫外面,随即换乘17世纪的古老马车才能进入王宫,赶马车的人也是17世纪时的打扮,王宫里的侍卫、卫兵也是古代“装束”。这一切同今天英国这个现代化国家是多么不协调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学习本课后你们就会清楚。

三、图片导入,直接美观

图片种类诸多,有历史战争示意图、历史人物肖像图、标志性的事物图片等,教材中图片信息也较丰富,可直接、客观地揭示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为了更好地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适当地展示一些图片来导课,便于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讲美国独立战争时,出示美国国旗,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美国国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条纹数量是13条,星的数目是50颗,上面的星代表什么?条纹又代表什么?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诗词导入,学科渗透

诗词语言精辟押韵,富有跳跃性,又朗朗上口被学生所喜欢。在历史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用相关的古诗词,不仅能巩固复习语文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营造活跃、欢畅地教学氛围,增添乐趣。例如:在讲述“丝绸之路”时,先朗诵几首与之相关的诗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丝绸之路不仅吸引古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诸多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

五、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枯燥的讲述往往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讲“九一八事变”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悲愤沉重的音乐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带回到那屈辱的岁月,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强烈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六、悬念导入,激发求知

学贵有疑,有疑才会有所思,有思就必会有所得。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时,可设计下面的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德、意、日法西斯处处侵略攻无不克,但最终还是惨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们作战不勇敢,还是他们装备不精良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揭晓答案吧!”这样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很强的求知欲望,教学效果必然会更佳。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都要注意所用的导课材料要与教学内容有关,要与历史事实相符,不能牵强附会。导课技巧要多变,导入设计的内容要有趣味性或者启迪性,语言要精炼,这样的导课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率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