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3)班给外国访问团成员表演《千字文》 雷小倩 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听着清脆婉转的童声齐诵,加拿大语言文化交流协会访问团的成员脸上挂满了新奇与欣喜。在《千字文》的余音袅袅中,孩子们用新学会的“拱手礼”欢送了访问团。10月25日下午,“丝路”起点上的丝路校园——西安市浐灞丝路学校(以下简称丝路学校)迎来了他们第9次的国外友人的访问。这些国外友人所属国家大都是丝路沿线国家,他们对丝路源头的古都西安充满了兴趣,丝路学校成为他们首选的合作交流对象。

签约授牌仪式现场 雷小倩 摄

双方负责人王建斌和Barbara达成共识 雷小倩 摄

丝路学校和访问团的负责人分别就各自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德育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作了交流探讨,丝路学校的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展现出的文化自信备受访问团的肯定;访问团倡导的开放、自由、浸泡式地享受原汁原味的英语教学让丝路学校颇为青睐。随后双方愉快地进行了签约授牌仪式。

“我们是一所服务在陕务工的新疆少数民族和当地汉族群众的公办九年制学校,我们的民族教育理念是‘教育一个,团结一家,影响一片’……”丝路学校负责人王建斌讲到这里,访问团成员频频点头,对丝路学校承担的社会责任表示敬佩。

访问团成员和学生亲密互动 雷小倩 摄

随后的师生交流中,访问团团长Barbara走向二(3)班的一位小女孩:“Nice to meet you! I’m Barbara,what’s your name?”小女孩对答如流:“Nice to meet you too!My Chinese name is Sun mengru,my English name is Anna!”七(2)班、八(1)班、八(2)班的学生们还和访问团成员一块谈论了西安美食、中国诗词和中外教学差异等。他们畅所欲言,互相打成一片。

丝路学校自2015年建校至今,从6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发展到29名,后来的学生都是之前的学生家长口口相传吸引来的。为保障这些特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专门聘请了生活老师、清真厨师,并开设清真餐厅。在少数民族重要的“古尔邦节”,学校组织开放日活动,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或企业帮扶贫困学生家庭。

丝路学校对新疆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实行混班教学,“但是刚入学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没有幼儿园学习经历,基础薄弱,不会写一个汉字,听不懂一句汉语,要把他们培养成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水平,难度可想而知。学校费了大力气,专门出台方案,分派专职教师一对一跟进,他们的进步,老师们付出了大量心血。”王建斌说,学校还在着手“民族家庭大团结”准备工作,每一个家庭由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汉族学生和家长;教师;爱心人士等组成,共享“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其乐融融。

丝路文化里的开放包容和开拓进取,丝路学校最为看重。“我们学习别人的,别人也来学习我们的。我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如何发扬,特别重要,我们安排的传统文化课以及孩子们的礼法展示就是用意所在。”王建斌解释道。每次外国友人来访,包括之前哈萨克斯坦、韩国、澳大利亚等访问团的到来,丝路学校都会精心安排一些诗词鉴赏课、书法课、国学经典诵读、民族文艺演出、体现陕西特色的活动或游戏等。

古丝绸之路历史源远流长,当“一带一路”再度唤起大家的记忆之时,除了细致耐心地肩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丝路学校也极为重视国际视野的开拓,频频和外国友人建立良好互助的合作交流,他们刚刚敲定了下月和英国教育访问团的对接交流。

据了解,丝路学校是在贯彻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的背景下创办的,是西安市民族义务教育基础项目和重点民生项目。丝路学校现今共招收15个班,592人,其中新疆籍少数民族29人。据王建斌介绍,西安市教育局对学校投入百万资金的丝路主题文化展室正在筹建,设想建成以后逐步对外免费开放,成为传承丝路文化的教育基地和形象窗口;学校门口道路沿线将建设浮雕建筑,使其成为涵养丝路文化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