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名师的成长经历证明,教育科研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一个教师不搞科研,只是同水平的简单重复,无法成为一个名师。因此,学校教师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引导教师走上研究之路。作为教师,静下心来学习、思考和研究,在实践中发现教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积极展开研究,不断解决问题。当问题不再成为问题,当教学获得成功,教师就会感受到研究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教师、学生同步发展,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高,是校本教研的价值追求,也是学校管理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学校要进一步树立“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和专业成长意识;摸索出学术型、研究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打造名师队伍和骨干体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质量持续发展。

一、科研型、学术型教师培养存在问题

(一)学校层面

有的学校对教育科研缺乏正确认识,以为教好书就可以了,科研无关紧要;教研活动不能贴近学校和教师实际,难以引起教师的兴趣;教研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教研内容和形式不丰富,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对教育科研的考核和奖励不够,致使教师参与度、重视度不高;不重视教研成果的总结和转化,教研和教学脱节,影响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二)教师层面

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理想,上进动力不足,甘愿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为一般教师;教科研能力不强,知识储备不够,读书学习不够;不能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对专业成长的作用,甚至把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对立起来;对教研有畏难情绪,把教研看得遥不可及;参与教育科研的目的不正确,把教科研功利化;课题研究选题不当,导致教科研工作与实际工作相脱节;重教学、轻研究,不注重总结反思,缺少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成果。

(三)研究环境层面

缺乏相关专家引领,教师的科研素质不高,研究方法不够规范;教研形式单一,不够丰富;缺乏科学化、序列化的整体安排,不能满足广大教师的实际需要;缺乏创新,不能紧随时代发展,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研究推广不够;研究者眼界不够宽阔,研究层次较浅;教育行政机构对校本教研缺乏完善的考评机制,考核成绩难以真实地体现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时认定中;一线教师感觉压力很大,但却很难把这种压力转变为一种内驱力,缺乏一种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学术型教师发展的动力和强烈欲望。

二、科研型、学术型教师培养路径

(一)立足职业理想,让教师在修身养德中成长

职业理想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师自觉参与教育科研的重要基础。教师只要有热爱教育的信念,并执著追求成功,那么什么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如果教师有崇高的教育理想,他就会尽早作好职业规划,从高层次上来认识自己,要求自己,改变自己,就会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发挥潜能。只有心情愉悦,并以此安置自己理想的教师,才能有所坚守,有所成就。因此,增强教研实效,首先要求学校加强师德建设,帮助教师坚定职业理想,这是学校教师培养的高定位和高起点。

(二)强化科研意识,让教师在专业自觉中成长

教师必须具有教研自觉意识,自觉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不管外界环境影响如何,教师自己作为成长主体,应该有一种强烈的成长意识,这种意志和决心是教师实现人生跨越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自觉进行教育科研的内在动力。为此,学校要强化“提高质量,科研先行”意识,通过教师成长的正面事例,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通过教育科研对自己教学的促进作用,增强教师参加教研的自觉性。教师只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变“要我搞教研”为“我要搞教研”,才有可能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人,才会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

(三)加强校本研修,让教师在研修活动中成长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创设各种条件,搭建研修平台,鼓励教师在自觉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家引领下完善自我,在终身学习中提高自我境界。要丰富和改进研修的内容和形式,做到不断创新;坚持主题研修,深化教研层次,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避免研修的形式化和事务性;抓好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善于发现和提出真正的教学问题。如果对教学现状的敏感性不够,不能及时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整理出一些有意义的话题,研修活动就难以吸引教师参加,也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强化学习培训,让教师在专业学习中成长

专业培训和自主学习是教师学识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前提。学校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训,促进广大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研理念,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建设书香校园,让阅读学习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强化专业引领,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工作坊、工作站研修活动,引领带动青年教师成长。坚持研训一体,研训同步,在培训学习中进行反思探讨,总结评价,内化提高;敢于给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派任务、压担子,为其教学和研修活动提供各种平台,使其在活动中得到磨炼,得到提高。

(五)加强教研管理,让教师在良好氛围中成长

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让教师在学习和研究中互相浸染;学校领导要带头参加教育科研,以优异的科研成果为教师树立榜样;不断完善教研制度,让教研管理更贴近实际;改进教研形式,增强教研实效;保证经费投入,加大教科研奖励力度;保证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做到人人参与,研有所获,研有效果,果有所用;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评比,把考核结果与研修学时认定、年度考核、评优树模挂钩;加强目标激励和骨干队伍建设,善于发现和总结科研先进典型,注重名师的引领带动和榜样示范作用;不断充实壮大科研队伍,调动每个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专业引领,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指导、结对帮扶,克服教师的畏难情绪,让教师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六)聚焦课堂教学,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成长

课堂教学是提高质量的主阵地,也是磨炼教师的练兵场。课例研究是中小学最重要、最易行、最有效的校本研究,也是教师最关注、最感兴趣、最真切的行动研究。教师每天都要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总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何很好地解决,都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比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采用、教学设计的优化和课堂活动的组织等。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课堂,通过实践、观察、反思、研究,使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与时俱进、能够行之有效;通过改革,促进高效,实现师生同步成长。

(七)增强教研实效,让教师在教学改进中成长

教育科研要求真务实,促进教育教学,这是教育科研的着眼点和归宿点。教中研,研中教,教研一体,相辅相成。校本科研应是紧扣实际的行动研究,研讨内容应更切合实际,应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内容以解读教材、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为主,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教学困惑与本组教师交流,可以分别完成各自的学案任务,然后集体讨论修订,达成共识;要引导教师敢于创新,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师重视教研成果的总结、整理、运用,让教育科研真正有利于教学改进和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