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而面向本质的学校教育就是要全面服务于人的成长,它的基本功能就是服务。

有很多人不赞成将教育纳入服务业的范畴,认为教育是充满尊严感的崇高的育人事业,怎么能与“服务业”为伍?我认为,教育属于什么行业对于我们从教者来说并不重要,更无计较的必要。这种划分只对咬文嚼字的学者和政府以及社会管理部门才有意义。对于教育者来说,教育就是教育。教育者的作为必定要服务于受教育者的成长,因此说教育是服务,在大方向上完全站得住脚。服务与服务业是不同的概念。一个健康的人,一辈子总是要以不同的方式服务于他人和社会,何况以立德树人为天职的教师。事实上,按照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界定,教育确属服务业,因为它具有一般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只要我们承认并尊重人的生命权利及其固有价值,那么,学校教育特别是由政府举办的基础教育,就应当是不附带任何条件地服务于“人”的健康成长。正是遵从教育的本质,厦大附中确立了这样的教育指南:培育和提升一流的教育服务品质,用合适的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其工作内涵是“服务”,现实目标是培育“一流的教育服务品质”,理想目标是“办学生喜欢的学校”。

一、潜心服务于学生成长是最现实的发展路径

没有一流生源,可不可以有一流的师资?能不能建成“知名学校”?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同的生源可以决定学校的管理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的不同,但不能决定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高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可以建立在不同类型的生源之上的,与什么样的学生没有关系。学校何以知名?根本在人,主要在教师,看教师能培养什么人、培养了什么人。建设一流学校的征程不能等到什么时候有了“一流”生源再开始,这一天是等不来的。所以,即便升学质量暂时还不高,学校仍然可以在提高升学率以及提升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上有所作为。我们认为,所有教师都希望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在情理之中;而所有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法理规定的;同时,所有的学校,只要它还在为一个学生服务,就有存在的理由。我们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来形成这样统一的认识:只有能为所有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服务的学校才能算是好学校。

真正的好老师是对教育本质有着深刻理解的教师。没有一个教育家仅仅是因为培养几个拔尖人才而成“家”的。有教无类是普遍原则,如果仅通过毫无原则地“择生”以达到所谓的教育成就,这样的老师充其量算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这样的学校最多算是一个“高考工厂”。教师要立志成为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他人”,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让每一位学生沐浴教育的阳光、品尝智慧的甘露。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责任重大,都大有可为。能够为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必要而合适的教育服务的学校就是名副其实的好学校。

二、培育一流的教育服务品质是崇高的发展目标

只要承认教育是一种服务,那就要直视服务质量问题。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质量有着不同的内涵。教育质量往往较多关注对受教育者的成长状况的衡量,也即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而教育服务质量,虽然也要参照对受教育者的评价以及受教育者的自身感受,但更多的是对服务品质自身的评判。教育服务品质就是指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包括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制度建设以及课程提供诸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它强调的是“教育产品”、教育服务类型以及多种可能性的提供,有着某种独立于服务对象(学生)的内在特性。通俗地说,我们也许暂时还拿不出来骄人的升学成绩,但我们具有高质量的优质教育服务品质,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切所需。这种“服务质量”不仅表明学校未来会有不俗的升学质量,而且表明面向教育本质的学校教育,能够关注学生的现实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怎样的服务品质才算是一流的?我认为,只有当每一个学生的价值选择都得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生理想都有腾飞的平台,这样的教育服务品质才能算一流。一流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的外在标志是“信任”。要让学生和家长信任老师、信任学校,今天信任,明天还信任。一所让社会、家长、学生信任的学校必定是学生喜欢的学校,也可以说是一所好学校,同样可以肯定地说是真正一流的学校。

我们提倡培育一流的教育服务品质,并不意味着要无原则地迎合各类人的全部需求。教育服务要讲究原则,这个原则的核心是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无原则地迎合表面上看是服务能力之极致,实际上是以牺牲学生的长远利益和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代价,是一种短期行为。有原则的服务是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实现长远利益和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服务是以公平为前提的公共服务,不应受制于一般市场交换规则。教育生态是所有人的生态,不能为少数人的利益而使生态恶化。只有当对教育服务品质的追求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时,教育才能摈弃功利主义,才能回归常识、指向本质。这才是学校发展的崇高目标。

三、提升教育服务品质,在实践中诠释教育本质

教育服务品质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硬件、师资和文化(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制度建设以及课程提供等)。由于世俗习惯的影响以及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的科学化水平不高等原因,我们往往直接将生源质量视作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认为如果要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升学质量,则生源质量几乎可以排到第一位。当然,一般而言,生源本身也是很重要的教育资源。但是,如果用一流的教育服务品质来衡量教育质量,则生源质量就不必列入评价。换言之,生源状况不应影响服务质量。从教育本质上说,生源质量不应成为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厦大附中坚持把“以人为本,以德育人,自立立人,和谐发展”作为核心办学理念,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努力处理好教育平等与差异教学的关系,建立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略,主要体现为以下“八观”:①教育观:在遵循普遍价值观的前提下,实现教育对人的起码尊重。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关注学生的现实快乐,致力于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勉励学生做幸福的平凡人。②教师观:明确教师乃立校之根本。强调激发教师的智慧比制度建设还重要,而制度正是用来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倡导教学民主,不搞“明星制”,珍视批判精神,直面教育本质。努力保持人格独立和精神超越,办有尊严的教育。③学生观:学校因学生而存在。在学生培养目标上,强调素质为本多元发展。④课堂观:尊重学生的客观差异和选择权,反对“为了考试”的课堂,不追求“高效课堂”。⑤质量观:培育一流的教育服务品质,服务于“为人的教育”,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帮助并取得进步。⑥文化观:倡导“我即文化”的理念,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基本认识,强调对制度的敬畏是最严肃的校园文化,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自信心,不断挖掘文化兴校的潜力。⑦活动观:学生活动是课程,学校活动是全校师生同上的一堂大课。⑧环境观: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追求零垃圾的校园生活。

——节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