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专业的引领者

2011年赛教之后,我幸运地成为陕西省创新大课堂语文组授课教师。从宝鸡到安康,从榆林到商洛,我不仅上课,还听课、评课。以前总觉得上课难,评课易,真正参与之后,才发现评课真不容易。看到省级教研员站在讲台上,以一节课为例,指导执教者和听课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我心里除了羡慕更多的是压力。以前上课,我主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参加创新大课堂送教活动,我不断思考“为什么确定教这些”“怎样教更有效”。回到学校的日子,我走进老师们的课堂,听课、评课、议课……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专业素养得以提升,创新大课堂送教活动使我从“执教者”慢慢向“培训者”成长。

2012年暑假,我担任临渭区南塘小学校长,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更应该把精力放在课堂上。新进教师的亮相课、进校未满两年教师的过关课、省(市)能手的示范课、组内研讨课、自我反思镜子课、师徒帮扶课、送教送培课、学习归来汇报课,我和老师们一起听课、评课、议课。短短一年的时间,我们学校就有三位老师成长为省级教学能手。我自己也非常幸运地再次成为“陕西省名师大篷车”授课教师及指导专家,宝鸡陇县、榆林子洲、延安志丹、咸阳武功……我跟随“大篷车”开始成长。从最初执教同课异构到听课评课,从听课评课到学科主题报告,从学科主题报告到学校管理论坛……说句实在话,我就如生长在中国最东边的毛竹,经历扎根内生开始疯狂地生长。我不仅关注语文学科,而且关注其他学科如何上课。走进王昆老师的英语课堂,感受她与孩子们的快乐40分;走进李婷老师的音乐课堂,体会音乐触动心灵的震颤;走进张敏仓老师的美术课堂,品味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我将自己所听、所看、所思、所想与南塘的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五年时间里,4名学科带头人、11名省级教学能手、12名市级教学能手、22名区级教学能手,我们团队一大批骨干教师成长起来了。专业上的成长使老师们得到同行的尊重、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敬,他们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名师大篷车”送教送培活动使我从“被培训者”成为真正的“培训者”“引领者”。

做善于思考的管理者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个思想活。30多次跟随名师大篷车前往全省各地送教送培,我是最大的受益者。大篷车上,大家相互交流各自学校课程开发、构建、整合与落实,回到南塘,我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1+X”生本课程,围绕生本课程研究生本课堂、生本研修、生本校园……在与大家一起送教送培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前行的路上,我深刻感受到,要办好一所学校,靠校长、靠教师还不够,我们需要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一起商定学校三年规划,一起讨论完善生本课程、师本课程及家长课程,一起带领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一起设计学校吉祥物……携手前行,温情育人,我们一起努力让校园回归本真,使学校成为一本立体的书,在常态的浸润中,让孩子们自然、自由、自主地幸福成长。

做教育均衡的践行者

同军咸老师曾告诉我们,“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必须要接受挑战;一个人想要尽快优秀,就要去寻找挑战。” 2015年,临渭区教育局成立了郗莉校长工作室;2016年3月,临渭区为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立了22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我所在的南塘小学作为核心学校和8所农村小学结成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如何带领校长工作室13所学校、共同体9所学校一起发展?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借鉴“名师大篷车”送教送培过程中,大家提供的一些好办法,树立大教育观。农村的孩子有权利和城市孩子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城区学校也应尽自己一份责任,为农村的孩子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帮助他们共同提高。成立共同体,也给城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交流和友谊的平台,对城区学生来讲,也提供了难得的体验机会。

我深知要办好一所学校,要有一位有教育情怀的校长,要有一批深爱教育的老师。回顾自己担任校长的五年时光,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再次将目光锁定在“人的发展”上,和团队的校长们一起探讨“教育的本质”,一起反思“作为校长,我能为自己学校的发展做什么”,一起为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出谋划策……我将南塘小学的办学理念、课程构建、课堂落实与大家进行分享,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本土专家的作用。三年来,我们的足迹遍布省内外,我们送优质课200多节,送培训100多场,培训教师8000余人。南塘小学选派骨干老师到成员学校支教,带去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成员学校选派思想素质好、肯刻苦钻研的优秀教师到核心学校学习,实地感悟核心学校规范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氛围。通过这种交流使双方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带动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变革。

云路千程生为本,智慧众筹梦高飞。以后的日子,我需要做的依然是坚持,坚持跟随“名师大篷车”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