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家都在忙着扶贫工作,看着扶贫工作者各种忙碌的身影,我打心底为他们点赞。县教体系统一直在倡导“扶贫先扶智”,学校也在持续开展“精准扶贫基层行”活动。作为一名教师,虽然没有帮扶贫困户的任务,不用去走村串乡,但也不能作壁上观。我的扶贫阵地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用爱润泽,用心交流,坚持想孩子们所想、做他们所做,拂面春风送暖,润物细雨无声。

那天如往常一样,下班后大家结伴去家访。我们骑着车沿着山间小路前往帮扶的一个孩子家。路上碰巧遇上正在掰玉米的孩子爸爸,赤着脚显得有些疲惫。听说我们去他家,他激动地边搓手上的泥巴边说:“老师,感谢你们来看我娃娃。”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又步行大约十分钟,远远地就看见平平牵着一头黄牛在田边默默地站着,见到我们他兴高采烈地喊道:“老师、老师好!”还没等我们开口,他又继续喊道:“老师,我正放牛,牛吃饱了就不乱跑。”说完便把缰绳递给他爸爸,拉着我们的手往家走。

平平家算不上宽敞,映入眼帘的是几间未曾粉刷的平房,屋子里光线也不好,到处堆放着农具。房间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一个破旧的高低柜上堆满了一些杂物,显得有些凌乱。这时,平平高兴地拿出一个已经很破烂的汽车玩具,笑着说:“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看到这种场景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鼻子发酸,泪水在眼眶打转,心里真不是滋味。

孩子爸爸招呼我们坐下来,和我们聊起了家常。他们家是村里精准扶贫户,平平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常年生病,妈妈精神失常,几乎丧失了劳动力,整个家庭就靠爸爸打零工维持生计,他说:“今年政府的扶贫政策非常好,给我办了小额无息贷款3万元,指导他发展耳棒种植,我自己又买了2头牛,如果效益好的话,生活肯定一天比一天好!”听了他的话,我欣慰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往致富路上走,也担忧平平在这种环境中的成长。其实,很快我就释然了,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更渴求一份真挚的爱,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都能做到的吗?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浇灌孩子幼小的心灵,使其快乐成长。

看到这样的环境,听到孩子爸爸的讲述,让我想起平平刚入园的样子。那时候的平平整天脏兮兮地来园,在地上爬来爬去,活动室里总能听见他的怪叫声,老师组织活动时他总是打扰别的小朋友,提起他老师都眉头紧皱、连连摇头。那时候还不太了解孩子家里的情况,只知道孩子一直由爸爸接送,每次接孩子总见他很客气地和老师打招呼,然后便急急忙忙拉着孩子离开。看到这个让老师头疼的孩子,我们便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共同讨论,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研讨中教师说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去改变孩子、如何取得家长的配合。我肯定老师的想法后补充道,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孩子,其次用爱去包容他,取得信任,走进孩子内心,最后听听他的想法,建立起信任感。

在老师们的关爱与帮助中,今天的平平已经不再是那个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小孩。他能主动和我们打招呼、问好,能主动拿出手工纸给我们折纸飞机,看到这些我更加坚信当初的做法是对的,爱能改变一切。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引导他,他一定会带给我们惊喜。作为老师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可是我们却能为他送去好的教育资源、提供愉悦安全的教育环境。

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应,是爱的共鸣。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用爱润泽,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