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本文首先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然后结合内外因素科学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思路,最终设计出一套较为全面、严密且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商科专业 改革方案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际经济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现阶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诉求。自2014年起,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1-3]。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理应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为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任务。2016年7月,陕西省首次批准建立了50多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系)[4],一场轰轰烈烈的高等教育改革就此展开。在此之前,陕西省高校大多数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开展了一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有的学校还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但从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地引导和整合。因此,如何构建一套既有自身特色又较为系统的创新创业改革体系是每一所应用型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个人。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国外仅是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我国则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因为创新和创业密不可分,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创业则是创新的重要体现形式[5]。

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体是地方高校和独立学院,其综合实力、科研能力与高水平大学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其中的民办本科高校,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办出特色是根本出路。同时,应用型高校应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主,而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社会影响力,也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出特色[6];另外,我国高考升学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应用型本科的生源质量不会太高,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多数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但是这些学生的实践和动手操作较强,他们迫切想要证明自己,展示自己。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强学生自信心,办出应用特色、服务地方产业经济是非常关键的选择。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基本思路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开展了10多年,但是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仍不明显。在制订具体的改革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创新创业改革思路。

1.强基础。要把夯实专业教育基础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完备性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起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更需要依托专业基础,否则创新创业教育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2.搭平台。坚持多方联动,把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要统筹整合各级各类竞赛平台,建立健全实践(训)平台、优化师资平台、交流平台,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多元化平台。

3.重引导。坚持宣传引导,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把崇尚创新、支持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点。通过宣传引导、政策引领,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

提升应用型高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改革方案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以“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为基本原则,以“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的办学定位为基本依据,通过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完善教育体系,建设大商科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从业者和具有内在创业动力的优秀潜在创业者。

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改革招生选拔和人才培养机制

按照“全体覆盖、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选拔具备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形成集“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三创融合”渐进式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全体覆盖,培养创意。在大学一二年级对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二是突出重点,创新实践。到大学三年级,按20%的比例选拔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优秀学生,进入“商科创新创业实验基地”,进行专门培训,重点培育;三是分类实施,创业孵化。到大学四年级,对参加规定内容培训,考核通过的学生,全部颁发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创新创业精英培训证书,实施课程学分互换;对已有创意设计、创业实践的学生,为其配齐较强的专业导师、创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分别进行“一对一全程辅导”和创业环境认知和创业模拟,成熟后推送到学校“商创港”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优化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维、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型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凸显“商”的特色。一是面对全校学生培养“专业+商”应用复合型人才,把经济学基础课程设置为全校公共必修课课程,培养学生“商”的意识;二是明确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并纳入教学计划和学分管理;三是按7∶3的比例,调整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设计必修课与选修课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求新,强化个性化培养;四是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商科专业实施“商+专业”,其他专业实施“专业+商”人才培养模式;五是构建多维、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

2.完善实训实践体系

(1)通过专业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专业教学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特别是探究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比例,发挥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2)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催生创新创业成果。一是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相关的各级各类竞赛;鼓励学生跨校、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参赛队伍,发挥群体智慧,并安排导师做好指导工作;二是整合校内竞赛资源,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组建校际、校内多维度的竞赛项目和竞赛团队,使参赛学生能够充分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优秀人员交流切磋,不断完善项目和团队建设,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催生优秀项目和成果。

3.建立健全平台体系

(1)整合优质实验室并实施开放。依托省级经管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整合学校现有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通过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促进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共享,为创新创业研究和实践服务。

(2)建设创业基地和创业教育基地。一是建设并利用好与咸阳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协同创新基地,以学科和专业发展带动创新创业教育;二是与步长制药等校企合作单位共建“校内创业基地”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电子商务、智慧农业和乡村物流等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建设;三是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行业分会合作,进一步拓宽双方在创业项目、创业竞赛及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等领域的合作。

4.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师资培养与提升体系

(1)明确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教师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只有教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角度去鼓励学生;只有掌握了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如何创新创业。

(2)努力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一是采取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提高广大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二是鼓励教师在自己搞科研或创业的同时,带动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或创业;三是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理论、环境、需求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编写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和发表论文,进一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果;四是鼓励教师及时将优秀科研成果固化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五是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为创新创业类竞赛提供指导,进行专门培训。

(3)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一是鼓励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国内外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等融入课堂教学,并通过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学习,催生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二是鼓励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深入实施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创新创业思维;三是改革考试办法。商科类课程建议采取“商业计划+答辩”及“实习+答辩”的方式,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注重对学生的能力测评。

5.完善创新创业活动及文化体系

(1)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意义。充分利用校园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使创新创业成为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

(2)建立创新创业专题网站。建设国际经济学院创新创业网站,构建国家政策宣传、创新项目匹配、创业企业展示、课程预约学习、创业导师对接和创业一站式服务等不同模块,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等提供信息服务,为学生打造创意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展示和创业孵化服务的网络平台。

(3)开展“创新创业体悟”活动。整合资源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等组织,以社团组织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研讨和创业模拟等活动,锤炼创业者的心理品质。

(4)定期开展“创业论坛”“企业大讲堂”等创业专题活动。一是邀请知名校友回母校作创业成功专题讲座,开展创业知识和创业案例教育;二是选聘知名公司、企业、研究所等单位的创业企业家、技术专家、投资经理以及国内外优质的创新创业师资来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和报告,通过宣讲解读创新创业形势、分享交流创新创业经历等形式,启发学生创业思路,拓宽学生的创业视野。

(5)树立创新创业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典型的人物和事件,丰富宣传形式,如项目宣讲、主题宣传、成果作品巡展、名师讲坛、企业家座谈会,培育创客文化等,削弱那种认为稳定的工作比充满风险的创业更可取的传统文化影响,努力营造“崇尚创新、尊重创业、支持冒险、宽容失败”的精神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5]36号。

[3]《陕西省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的意见》,陕教高[2016]4号。

[4]《陕西省关于公布2016年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名单的通知》,陕教[2016]91号。

[5]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12期,第12-15页。

[6]周桂瑾、俞林:《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策略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32期,第5-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