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根据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内容和要求,开展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分析了原有素质拓展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立了以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模块设计为重点、以网络平台建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简要评价和总结。

【关键词】素质教育 素质拓展计划 网络平台

基金项目: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立项课题(2015LX334);2014年西安邮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sz2014-07)。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现代教育的核心。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规定相应学时学分,合理增加实践课时,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实践育人工作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够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不断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式[1]。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大学生学分认证管理的方式有了巨大进步,如何改革创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方法,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参与面和管理效率,成为各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改革的主要方向。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主要内容

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个人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两个方面[2]。智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第一课堂,即通过专业课教学,围绕课程开展的实验等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第二课堂,即多种多样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来实现。在当前人才培养体系中,高校普遍重视第一课堂,而对第二课堂的重视不足,特别是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模糊化,造成了第二课堂的教学投入不足[3]。由此出现了大学生高分低能、心理素质差、科学素养缺乏、文化艺术修养不足等现象。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深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4]。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大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以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工程。它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他等六个方面,从而引导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1)管理机构不专业

从素质拓展的管理体制来看,目前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管理大部分由团委牵头,大学生心理活动中心、各分团委、学生处或学生工作部联合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的实施机构,管理协调性较差,联合管理变成了多头管理,从而造成活动评价体系不一致、活动内容重复较多等问题。

(2)学生参与率不足

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过程中,普遍采取鼓励参加、自愿参加的方式,将素质拓展作为大学生综合测评的组成部分纳入奖学金评定中。但由于很多同学的学习能力不强,在无法取得奖学金的情况下,对于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以西安邮电大学为例,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正式实施前,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比例不足50%。

(3)素质拓展内容单一

素质拓展内容单一,不是指活动内容少,而是指素质拓展活动类型少,特别是大部分拓展活动属于教授式课程,如就业指导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等,而并非实践效果更好的体验式学习。大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少,第二课堂实际变成了第一课堂的加强版,与素质拓展教育的初衷相违。

2.主要原因

(1)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论认识不深刻,存在“泛生活化”倾向

单纯强调学生个体经验的感悟与获得在教育中是远远不够的,要避免“泛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其现实表现,一是以活动代替教学,单纯地宣扬素质拓展能力提升活动,而较少关注能力内在的形成机理;二是以经验替代理论,实践中较少渗透理论,单个经验难以重复运用[5]。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中掌握人类经过几千年来的正确实践经验,即理论,并依靠这些理论指导实践。因此,素质拓展教育不能“跑偏”,它要和第一课堂一起,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助力。为了避免“泛生活化”的影响,必须要有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一个专业的管理机构,以及一个高效全面的管理工具。

(2)管理工具落后,不能满足全校大范围、高强度的管理需要

传统上采用手工记录活动,效率低下,面对高校普遍上万人的学生规模,素质拓展活动的项目申报、学分计算、成果审核,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由于学生获取项目信息的不均衡,造成了项目管理上的公平性不足,项目成果审核不能全部及时公开,又造成了项目管理上透明度不足。因此,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的范围有限,没能实现全覆盖,拓展项目的种类不多,因为每多开展一项活动,都需要重复地履行通知、报名、审核、监督、评价等一系列流程,工作量之大,远远超出管理部门的承受能力。因此,虽然各高校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时间较久,但在内容、形式与参与度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这需要管理工具的革新,在管理工具更新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尝试管理方案的新探索。

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方案设计

1.专业的组织机构建设

配合实施办法,成立了校级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指导委员会,作为素质拓展计划的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校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作为学校素质拓展学分的实施机构,负责全校素质拓展学分的统筹规划与最终审核认证工作。除了校级认证中心,各学院成立院级素质拓展认证中心,推出具有学院学科特色的素质拓展活动,作为学校统筹活动的重要补充。此外,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完成情况的毕业鉴定也由学院完成。

2.素质拓展模块的选择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考虑到可操作性和可量化的情况,最终确定了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五大模块,由于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不便量化,并未独立行成单独模块,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其他五大模块中,贯穿于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全过程。此外,将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提升到第一大模块,并且在设计中加大科技创新与创新创业分值比例,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性。素质拓展模块中的“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加入了对党员工作站和党员工作站联席会议的考核认定,体现了西安邮电大学党建工作的特色。

3.网络平台的建设

网络平台的建设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方案设计的核心内容。经过比较和调研,选定了利用LAMP+AJAX技术开发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系统,该系统已在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学校使用多年,系统成熟,使用效果良好。西安邮电大学根据学校的学科特点,以及《西安邮电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8学分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对系统进行了专业化的定制,该认证系统的运行逻辑如图1所示。

该系统具有多种优点:

(1)便于数据的汇总与分析

学校、学院能够通过该系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进展,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频次、模块分布等数据,有助于不断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方案。

(2)便于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存储、查询功能,学生可以公平地了解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避免了人工通知与申请的个人因素干扰。同时,组织者通过及时了解申请学生的人数情况,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宣传、组织措施,确保素质拓展活动的参与率。

(3)便于维护升级和系统扩展

后台数据库采用知名的开源免费数据库MySQL,使用成本低。该系统的通用性很好,能够方便地进行升级与扩展,系统的执行效率和数据安全保密性也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方案的效果

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方案,实现了参与人的多赢局面,受到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管理者实现了对素质拓展活动的精细化管理,收集了全校的管理数据,可以时时监控该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教师可以把自己组织的课外活动上传到素质拓展系统,经认证后,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提高了素质拓展活动的参与率。学生则由于课外8学分的要求,以及素质拓展模块的规定,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主动性增强,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西安邮电大学2014—2016级1万余名本科生在使用该系统,2016年,推出了手机APP客户端,进一步增强了系统使用的便利性。经过近三年的运行,该系统累计开展素质拓展活动近700余项,其中校团委、学工部、教务处公开项目200余项,学生自主上报项目400余项。统计发现,一年级学生平均修学分达到6.2分,32%的同学已达到8学分的要求,三年级学生90%已达到学分要求。在素质拓展项目的模块分布方面,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占16.4%,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占20.8%,文体艺术与身心修养占18.7%,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占40.7%,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占3.4%。

总之,素质拓展学分化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覆盖的新局面,第二课堂活动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

结 语

西安邮电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方案是以共青团、教育部相关文件及《西安邮电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8学分实施办法(试行)》为指导,以模块设计为重点,以网络平台建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方案,方案从顶层设计到实施工具都作了合理的布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指导委员会和素质拓展认证中心的成立,与素质拓展教育管理的网络化办公一起,共同实现了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充分利用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系统。实践证明,专业的管理机构配合网络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工作效率,实现了学生活动管理的信息化,提升了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覆盖面与参与率。

参考文献:

[1]徐涌金、郑磊:《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高校教育管理》2014年第3期,第105-109页。

[2]张旭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载体——“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述评》,《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第134-137页。

[3]刘丰林、王雪峰、刘竞:《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思考和路径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30期,第59-61页。

[4]朱健梅、向仲敏、李卓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10-13页。

[5]石昌远、聂国东、王文邦:《对人本主义视角下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思考》,《教育探索》2014年第11期,第127-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