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崭新历史阶段,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社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新时期高职教育特点的分析,结合实际,对高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论述和深入研究,从而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辅导员 角色定位 队伍建设

引言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形成,到90年代初具规模,已有近30多年的时间,至今我国的高职院校已有近1300多所,占普通高等院校总数的60%以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已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数的半数,其规模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里面凝聚着广大高职辅导员的心血和汗水。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高职教育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性情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心理挫折感强,人文素质较低,不良行为习惯多等问题尤为显现。而青年人独立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和互联网特质又是其突出的特点。当前,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高校的重要工作和基本职责,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骨干和核心力量,面对新形势,应对辅导员角色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这对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实、做准,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由于时代的发展,经济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不同高校、不同的辅导员对于其角色认识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应对辅导员角色进行定位,以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职辅导员现状分析

作为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有其存在的特殊性。从各高职院校实际运行来看,由于受到现实条件、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辅导员承担的角色往往是单一的、显性的。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强化管理层面,却忽视了思想层面和深层次、长远性的教育和影响作用,人才培养的短期效应不断显现。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职业教育得到飞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辅导员角色的转变和定位也愈加明晰。但就其现状而言,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专业化水平不高

我国的高职院校多数是过去的技校、中专升级而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政策、制度层面的影响,各学校的辅导员来源复杂,年龄、学历结构参差不齐。从所学专业来看,专门从事思想教育管理的较少,多数以理工科、管理学科为主,在从事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专业素质。选聘辅导员时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学历、轻专业的情况,错误地认为,辅导员就是把学生管好,不出事就完成了工作。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很多新聘辅导员往往是与学生一起进校,匆匆上岗、边学边干,日常也缺乏系统的、专业性的培训,往往是通过老带新、相互交流探讨、自己摸索等途径快速地学习成长。开展的培训也多数以讲座、开会等形式为主,从数量、质量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辅导员专业化的提升,使得辅导员角色定位停留在管理层面,单一化严重。

2.职业认同感不强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作为战斗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每天要面对学生中的各种问题,如奖助学金、请销假、感情心理问题、思想问题,处理各种矛盾和突发事件,24小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其工作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另外,很多高校在辅导员职业发展、职称评定、聘任、待遇以及晋升等方面缺乏规划和有效的机制体制。外聘的辅导员更谈不上个人职业的发展,也看不到未来的前途和希望,这些因素导致了很多辅导员不愿意长期从事这项工作,有些还把这当作职业过渡或跳板,一旦有机会就转岗。这些辅导员,尤其是从事多年工作,具有了一定经验的辅导员的流失对学生工作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可以想象,如果辅导员没有把本职工作当作崇高的事业来做,他就不能为之一生去奋斗、去努力,那我们的学生工作就难以提高质量,更谈不上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3.职责不明,界限不清,缺乏认同感

随着高校管理的不断细化,辅导员工作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但由于管理制度、手段的不完善以及人员素质高低不均,加之受到院系双重管理,面对职能部门多,牵扯到学生的事务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辅导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应付很多职责范围外的工作。正常的工作受到了影响,往往是疲于奔命,工作质量难以提高,必然出现心理上的落差和失衡,在角色认同方面存在片面性和误区,严重时还可能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带来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是人基本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以上现状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主要表现为单一性、表象性,缺乏深层的、长远的定位,而这些正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需要对辅导员角色定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

高职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再认识

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

而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讲,高职辅导员还应该成为高职生前进方向的引导者、成长过程的服务者、日常事务工作的管理者。

1.教育者的角色

作为高校辅导员,其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培养的大学生首先应坚持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引领,把握好他们的政治、思想方向,这是前提和基础[2]。当今大学生思维活跃,经历过小学、初高中的教育,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但从认识层面还处于懵懂阶段,易受到外来思想和文化的侵蚀和影响。大学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思想、认识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这是党和人民赋予高校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才培养的内容。因此,作为与大学生打交道最多,影响最大的辅导员来说,其作为思想政治的教育者的角色得以凸显。

辅导员要对学生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国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理想信念的教育。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要坚持理论和实践教育的结合,重视实践教育,力图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2.人生导师的角色

学生的成长成才不仅体现在专业的学习上,还体现在思想观念、性格、态度、价值取向、精神境界等方面的建立和成熟。而大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一个转折期,他们渴望知识、不甘于平庸,又富于幻想、追求自由和享受,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想活跃,敢于展示自己。他们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但如果过于突出和自我,面对困难、压力和挑战时,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高职生中缺乏自信、缺少目标,对前途迷茫的现象尤为突出,面对该现状,辅导员应主动承担起学生人生导师这一角色,帮助和指导他们进行思考、分析和研判,做生活中的知心朋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3]。在学生迷茫、困惑时,做好引导和疏通工作;在学生情绪低落、受挫时,给予鼓励和打气;在学生奋进、成功时,为他们加油和助力。总之,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应站在高处,着眼于未来、点起航灯,带领他们走出泥泞,走向光明。

3.榜样示范者的角色

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仅体现在说教中,而且也体现在辅导员的言行中,其榜样示范作用尤为重要。辅导员不同于任课教师,他与学生接触时间长、交流沟通多,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尤其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学习意识极度活跃,偶像意识强。辅导员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对待事物的看法、观点都会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辅导员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学生。毫不夸张地说,也许辅导员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动作,就会改变一个人,成就一个人。学生总是欣赏、尊敬和推崇政治理论水平高、人格高尚、知识渊博、视野广博的老师[4],这样的老师值得尊敬和爱戴,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我们辅导员也应努力成为这样的老师,影响和塑造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成为素质过硬的有用之才。

4.辅导咨询服务者的角色

“辅导咨询”(counseling)的概念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领域。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辅导和咨询工作。辅导员工作贯穿于高职学生三年时间,包括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日常管理、奖助贷、心理咨询、升学、就业指导与服务等[5-7]。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学生工作,要更加注重服务的理念,即为学生提供全程的、优质的服务,这也是“以生为本”理念的一种实践。因此,辅导员要做好学生有关问题的辅导咨询,做好服务者的角色。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工作就是管理,学生和老师之间就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矛盾的关系,这种观念已不适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而应建立起服务与被服务的平等、统一的关系。在教育的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辅导员应以服务的理念来帮助学生,这样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关系,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促进服务型教育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本文从高职辅导员工作职责入手,对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角色定位主要表现为单一性、表象性,缺乏深层的、长远的定位思考。从长远发展考虑,需要对辅导员角色定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最后,作者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四方面的角色再定位,分别是教育者的角色、人生导师的角色、榜样示范者的角色和辅导咨询服务者的角色。从未来教育发展的角度考虑,广大高职辅导员应充分认识新时期辅导员角色的再定位,及早转变教育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合格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7月23日。

[2]高均英:《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思考》,《工会论坛》2008年第14卷第6期。

[3]张宇:《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及发展》,《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年第2卷第3期。

[4]胡剑、吴继琴:《论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教育管理》2008年。

[5]德胜、徐刚、崔忠洲:《学分制条件下辅导员角色的定位》,《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

[6]李莉等:《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7]陈垠亭:《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