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及特点,并着重探讨了高校外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用策略,以期推动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 内容特点 应用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习方法与学生角色,而研究性学习模式也正好顺应这样的倾向和趋势。在《研究性学习实施标准》中,中国教育部明确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定义:不仅要求学生应在教师统一指导下,从现实生活、自然界及社会中选取并确定学习专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在该过程中获得大量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针对《大学英语》这门学科,大部分学者已经做了一些理论层面的探讨,而且一致都认同这一观点,即研究性学习的功能在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但是,学者对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案、模式方法、实践进度和运行效果等均存在一定的质疑,特别是缺乏相关实证研究。

笔者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及特点进行阐述,进一步提出研究性学习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促进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发展,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及特点

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强调问题发现、注重主题过程的全新方式,是指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活动。当前,我国高校提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力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进步。在价值取向方面,研究性学习着眼于促进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之间、主体发展与社会之间的统一。所以,研究性学习侧重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探究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创造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转变学习模式,并且通过亲身实践与自主学习来汲取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及创新精神。此外,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面对繁琐的知识或复杂的练习题,而更多的则是接受一些挑战性的任务以及问题,采用自主多样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以此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能力。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主体参与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以学生为本,即学生对整个学习活动的参加过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参与则是多人学习活动的结果。而多人学习活动既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备条件。研究性学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参与,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只要学生的智力发展处于正常水平,都能够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增强他们的创造能力。研究性学习主要采取“独立学习+合作学习”这一形式,但仍以合作学习为中心,其包括了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实施研究性活动亟需各小组之间开展有价值的合作,而合作正是高校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合作精神作为当下人们所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高校外语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自觉参与课堂讨论,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对话和互动,进而营造一种自由而民主、热情而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

(2)活动性及发展性

研究性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活动。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交际工具,具有鲜明的活动性特征。人类要想学习语言,就必须借助相关活动来了解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而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来实现交际目标。此外,发展性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研究性学习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进而展示其独立性,为个体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第二,研究性学习评价并非横向比较,而是客观、积极地评价学生,使他们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慰藉,拥有足够的自信心,并在原先的学习基础上获得进步和成功,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及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发展性特征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发挥学习潜能。

(3)问题性

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观察、提出、探究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增强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其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探究问题为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解决问题或许只是某一领域上的技能罢了,而提出一个全新的问题则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标志着科学发展的进步。”可想而知,人类史上的进步都从提出问题而催发的。

(4)主动性及独立性

研究性学习的第一特点为主动性,而传统学习模式的被动性与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分别体现为:“要我学”和“我要学”。独立性则是其核心特点,而传统学习模式的依赖性与研究性学习的独立性分别体现为:“不能自主学习”和“我能学”。除上述特点之外,每一位学生还具有不同的个性,在学习方式上都以独特的个性进行展示。而在进行体验学习后,知识学习已不再属于认知范畴,而应扩大至情感人格领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主人翁的身份,并且视学习为一项基本的责任,而非教师强制布置的任务。在活动分工上,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敢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学会与其他同学、教师和谐相处的方式,同时培养独立探索的精神和抗挫能力。

研究性学习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建立高校外语研究性学习全面支持体系

外语研究性学习主要受课时少、教学任务重、活动空间狭小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因此,研究性学习亟需得到内外部支持,并构建全面支持体系,当然,这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前提之一。第一,在外语课程改革方面,坚持以课程学习内容为主导,不断优化课程结构,进而开发出具有研究性特征的教学课程。第二,在资源支持方面,必须积极建设各种文献资料平台,比如校园英语学习网站、电子文献数据库、图书馆纸质期刊以及网络学习教室等;构建学生学习档案、成果展示档案,开发与计算机相匹配的一系列协同工作软件,从而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文献资料以及查询途径,同时也引导高校大学生对外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形成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2.打造一支高水平研究性外语教学师资队伍

高校外语研究性学习侧重学生自主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又不能脱离教师的有效指导、监督以及评价。与此同时,高校外语研究性学习具有其他课程所没有的特点,即英语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课程,其知识面较为广泛,交流较为频繁,加之研究性学习目的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所以,研究性学习注重一种自我使命感与责任意识。其具体的学习目标是相对开放的、不可量化的和难以操作的,而学生的研究内容也非常宽泛,常常使得外语教师们感到手足无措、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加快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大胆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而且还应深刻认识到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弥补自身专业能力和素质的不足,课堂教学中时刻扮演好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以及推动者等多重角色,同时还要担负起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3.积极构建外语研究性学习评估及激励机制

在外语教学中,各高校应积极构建外语研究性学习评估及激励机制,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及小组测评等诸多方式,不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有效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实践证明: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能够弱化传统的、单一化的教学评估方式,即以提升外语能力为中心的考试形式;强化语言知识应用于问题处理的过程,并且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既要评价他们的课内外作业、研究成果和表现,同时还要评估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综合能力。由此看来,该种评价机制是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实现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外语学习进步,提高语言学习水平。此外,这样的形成性评价必须制度化和经常化,并将考察结果进行量化,以此作为一种参与性成绩,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效综合,从而形成某种学习上的激励。

4.实施开放化教学模式,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一位高校学生都是相对独立而上进的个体,教师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实施开放化教学模式,进而使学生始终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自觉投入到外语学习之中,并进行自主探究与思考。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使学生体会到语言学习的魅力所在,自觉克服恐惧感和陌生感,大胆地说出来,主动地进行尝试,从而进一步增强语言应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设热点讨论环节,以此增强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针对社会上的某些热点问题、敏感话题以及时事等,学生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在深化对这些问题的理解的同时,强化了语言知识的应用。而且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系列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创设真实化的教学情境,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真实化的教学情境,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效率。高校外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应在既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思考并处理问题。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营造生动而活泼的教学情境,善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外语学习质量和水平。比如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研究课题进行有效升华,并设计出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学生得知无法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后,就会从已知的知识体系中深入思考并研究,最终获得答案。就以“Managers for the Twenty-fist Century”为例,教师在要求学生通读整篇文章之前,可以结合文章的重、难点,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研究性意识,指明全新的研究方向和学习路线,促进高校外语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对以上五种策略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外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仅有效革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而且构建了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以教师教学为辅的全新教学模式。

结束语

对于高校外语教学而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广泛受到学生欢迎且效果显著的学习模式,然而当前高校外语研究性学习尚处于初始阶段,并且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衔接问题、文献资源创建问题、构建全新的评价及激励机制问题等,所以,这是一个漫长的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但是,作为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和课程改革新一轮的价值追求,其全部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动向,必须由局部牵动整体,由外部发展带动内部创新,共同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全民族的外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小璞:《高校外语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第16期。

[2]沈绍芸、赵敏:《研究性学习在法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运用》,《教育观察》 (上半月) 2016年第10期。

[3]刘长江、吴鼎民:《实施研究性学习创新英语教学观念》,《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8年第1期。

[4]马志辉:《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问题与策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

[5]许文典:《浅探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学》,《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第(Z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