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孙永涛)8月31日上午,记者从陕西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7月15日,陕西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9.18%,较2016届增长0.4个百分点。2017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呈现三个特点。

据了解,2017年,陕西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337944人,比上年减少18342人,降幅为5.15%。截至7月15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已就业301395人,初次就业率为89.18%,较2016届增长0.4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88.96%、本科生为90.71%、专科(高职)生为87.30%。

从就业行业分布看,在制造业就业的毕业生最多,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11.33%;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就业的占10.75%;在建筑行业就业的占10.64%;在教育行业就业的占8.94%。从就业单位看,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在企业就业的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73.78%。其中,到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的占56.96%,与去年相比减少1.54个百分点;到国有企业就业的占13.60%,比去年增加0.7个百分点。从就业岗位分布看,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上就业的毕业生最多,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16.31%;在“教育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上就业的毕业生占比为13%;在“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上就业的毕业生占比为10.86%。从学历学科看,博士毕业生中就业率排前三位的学科是“农学”“法学”和“工学”;硕士毕业生中就业率排前三位的学科是“ 工学 ”“经济学”和“ 管理学”;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排前三位的学科是“工学”“教育学”和“理学”;专科(高职)毕业生中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大类为“财经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和“制造大类”。

“总体来看,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目标好于预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陕西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王紫贵说,今年大学生就业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就业态势十分明显,二是企业依然是吸纳毕业生的主渠道,三是工学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王紫贵介绍,下一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要以服务陕西“五新”发展战略和脱贫攻坚任务为主线。一是力争在自主创业上取得新突破。强化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开展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践构建平台。用足用活国家相关政策,出台省上促进大学生创业政策,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二是力争在服务脱贫攻坚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实施各类基层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发挥高校职业规划指导作用,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艰苦行业就业,积极参与小微企业的建设发展。三是力争在促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上取得新突破。省教育厅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实施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做好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做到离校不离心,工作不断线,努力使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