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从本月起,天津市将对全市幼儿园办园行为开展督导评估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办园条件、安全卫生、保育教育、教职工队伍和内部管理五个方面。据了解,这也是天津市首次对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实施的专项督导。



教育督导是教育督导机关或人员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下级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其意在于,通过以评带督,保证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地方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在覆盖所有学校和机构的情况下,对幼儿园开展督导评估具有靶向意义。

幼儿教育是真正的基础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真正的启蒙和起点教育,幼儿园办学质量的好坏,对学前教育的质量保证具有支配性,不失为真正意义上的“基础工程”和“民生工程”。但在学前教育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优质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民办幼儿园质量参差不齐,收费较高造成教育负担较重;部分幼儿园从业人员的资格不够;不少幼儿园内部管理混乱,引发大量的矛盾纠纷;教育方式落后,体罚等行为不时发生。

天津对全市幼儿园开展督导评估工作,将对“小学化”倾向一票否决,尤其具有现实针对性。在功利教育的引导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相对普遍,在部分地方表现得尤其严重。不仅在管理上忽视小孩子的身心特点,一味强调绝对服从和乖巧听话,而且在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也跟小学接轨,实行所谓的超前教育,比如强迫4—5岁的孩子认识几百字、能记不少英语单词、会读汉语拼音、懂得珠算心算……为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督导评估对“小学化”倾向实行一票否决,将对治理“小学化”倾向发挥积极作用。

就现实来说,学前教育是教育投入的一块巨大短板,在资源严重不足、供需关系紧张和问题亟待改进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下,破解学前教育的诸多困局,最终取决于教育责任的落实,如何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责任体系,像九年义务教育一样实现政策的普惠,社会有着强烈的期盼和要求。

当前,全国学前教育普及率、高中教育普及率分别为75%和87%,离义务教育门槛线95%还有相当距离。在入园难和教学差的情况下,学前教育必须解决“如何开办”和“办得怎么样”两个问题。教育督导评估具有管理、鉴定、改进的激励等多重功能,在整个教育体系和链条环节中,学前教育作为最应重视、而恰被忽视的环节,对其进行专项性督查评估,有助于发现、找到和分析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保障。

聚焦问题导向进行评估,围绕问题实行精准督导,应当是教育督导评估应发挥的作用。从已有的经验来看,教育督导评估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秦旭芳在《学前教育督导评估问题审视、问责与逾越》一文中就指出,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存在评估结果重功利、队伍状况显弊端、评估过程欠规范等问题,如何做到评估主体的独立性,如何实现评估内容的客观性,如何确保督导的有效性,已成为检验督导评估自身功能发挥的一把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