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是结合了汉语、英语和汉语拼音,在计算机互联网上使用的语言,它具有新奇、简单、幽默的特点。当今社会,网络语言正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当中,学生的话语方式、生活习惯也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这样的变化冲击着语言教学,冲击着历史悠久的汉语和汉字。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语言,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语言,让网络语言为语文教学服务,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语言在交际中的广泛使用。曾看过学生的这样一篇文章:“昨晚,偶(我)GG(哥哥)带着他滴GF(女朋友,英文girlfriend的简写)到偶家来7(吃)饭,那个MM在吃饭时一直向偶妈妈PMP(拍马屁),那样子真是好BT(变态),实在是让偶粉寒(很汗,即没有办法表达的无奈),偶粉8稀饭(我很不喜欢)……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上“打铁”(发帖子)去了。”

了解网络语言的人觉得它新奇、简单、幽默,没有上网经验的人则会觉得不知所云。这些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交流的困难,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此类网络语言,词汇混乱,语法逻辑杂乱,主题单薄、庸俗。大量“汉字+数字+符号+外文+其他”的大杂烩式的网络语言,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学语文教学。

二、规范网络语言,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1.加强传统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辨别能力。

网络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迎合了当代人求新、求变的社会心理,和严谨、规范的传统语言相比,具有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特点,因而很受青年学生的喜爱。网上的快速交流,使学生不再对语言进行仔细推敲。没有扎实深厚的语言功底,势必会导致对语言的错用和乱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定义语文课程的性质时,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要发挥好作用,就必须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必须严格遵守既定的语言规范。所以,语文教师就要加强传统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语言规范。

2.适当教授一些社会方言知识,提高青少年运用语言的能力。

“社会方言是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基础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是网民这一言语社团在网上交流时创制的一种社会方言,是传统语言的变体,它适用于网络交流的语境,在网民这个言语社团内部它可以作为交际工具,但是如果把它拿来广泛运用到网络之外的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势必会引起语义的误解。比如网民们说的“美女”是指“霉女”,和网络以外的传统语言中的意思完全不同。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理论的教育,使他们了解传统语言和社会方言的不同,认清只有传统语言才是全民的交际工具,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方言具有局限性。

3.强化网络语言的规范教育,引导学生使用积极健康的网络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传统语言教学中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对于活泼好动、求新求异的青少年来讲,这会束缚他们的思维,不利于语言创新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会导致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网络语言新鲜奇特、生动形象、活泼幽默,能较好地表达思想和意识,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些网友形容某人有点笨,不直接说明,而说“他的内存不够”。通过使用一些好的网络词语,不但不会引起歧义,反而会丰富表达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网络语言风行天下,它在发挥自己交际作用的同时,也对传统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网络语言带来的冲击,学校和教师要继续加强传统语言教学,提高青少年运用规范语言的能力,使其能够自觉维护传统语言的纯洁性。同时,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利用网络语言的创新性,取其精华,不断丰富和完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