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但数学知识本身却蕴含着无穷的趣味,数学教学必须让儿童体验到这种智趣。尤其是数学复习,因为多次讲解、重复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为此,在巩固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通过开展富有数学内涵的游戏活动,构筑起数学与儿童之间的绿色通道,让数学复习既有数学味又有儿童味,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一、学为本——运用游戏引导儿童发现

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要赋予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游戏因子,添加游戏元素,进而让数学复习课处处闪现出童趣。要“以学定教”“因学施教”,引导儿童以游戏者的姿态去展开数学探险、数学发现,充分调动儿童作为“游戏主体”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0册)后,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游戏,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中来。我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将自己的数对和前后左右同学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有学生说:我与自己前面和后面同学的数对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相差1。有学生说:我发现我和我左面和右面同学的数对第二个数相同,第一个数相差1。然后,我让学生寻找其中隐藏的规律。经过讨论、交流后,学生终于总结出规律: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

在进行数学复习时,笔者运用这一数学游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数对的认识,让学生理解了数对的数学本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儿童主动发现,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儿童探究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不断的数学发现中生成了数学课堂“别样的精彩”!

二、巧转化——运用游戏形成知识载体

在数学知识的复习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运用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游戏成为数学知识的载体。通过数学游戏,引导儿童投入到数学复习巩固活动中去。通过游戏的穿插、演绎与延展,让数学复习巩固充满活力。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0册)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对号入座”的游戏。先让学号是奇数的学生站起来,然后让学号是偶数的学生站起来。孩子们发现,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学生深刻体验到“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接着,笔者让学号是质数的学生坐下,然后让学号是合数的学生坐下。这时,孩子们发现,全班就只剩下一位同学没有坐下。笔者追问:为什么1号同学没有坐下呢?(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通过这样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活动,学生对于“自然数包括质数、合数和1”的数学认识也有了更深的体验。最后,笔者引导孩子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构建了学生对自然数进行分类的不同模型。数学游戏活动作为数学知识的有效载体,将数学知识悄无声息地根植于儿童的认知结构之中。通过数学游戏,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神奇。

三、探智趣——运用游戏打开教学视界

儿童数学的特质是“智趣”,数学游戏的价值就在于以数学的视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智趣”中理解数学,让学生在数学游戏活动中看到美丽的数学风景,看到数学的大世界。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0册)后,笔者为了让孩子们深刻体验圆“一中同长”的特性,安排了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从班上挑选出一位公认的画圆高手和笔者展开画圆比赛,比赛的器材是一个图钉和一根绳子。经过两轮比赛,画圆高手画的圆有的地方凹了进去、有的地方凸了出来,而笔者画的圆既准确又美观。下面观看的学生很不理解,笔者让学生展开数学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原来,学生用的是有弹性的绳子,而笔者用的是没有弹性的绳子。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半径决定圆的大小,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半径)相等。孩子们在体验、观察、生疑、解惑等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掌握了画圆的方法,渗透了关于圆“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轨迹集合”的观念。从画出的圆“不圆”,到质疑“为什么画不圆”,再到“对画圆器材”的数学猜测和对“圆的本质”的理性思考,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在不断增强,思考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

在数学复习巩固活动中,游戏的运用让儿童对知识本质有了更深的感悟、体验,让数学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数学教学因为有了游戏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