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在开学之初都不会抱着调皮的心态。所以,开学前两周课堂上一般都比较有序,学生也似乎有了新的兴趣。但这种情况往往很难坚持下去,因为两周之后,课堂上的调皮行为就开始逐步显现出来,甚至比上个学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教师往往将其归因为老毛病又犯了。”这是周彬先生在《课堂密码》一书中的一段论述,所描述的教育现象非常真实。

发生这样的情况,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和课堂教学的“有趣”程度不够有关。作为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苦恼:想用点新的创意,为学生增添学习兴趣,又担心影响教学进度;想让学生多多体验表达,又担心影响课堂秩序;想以情感来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又担心学科知识点落得不够实,导致考试失误。这些苦恼与担心,就像绳索一样,捆住了教师的手脚,使教师对课堂“有趣”度的关注,远远低于对知识接受度的关注。可是,无趣则无乐,无趣则无效,有趣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一、开课有趣,激发听课热情

能让学生“动心”的、有“趣”的东西,是开课必备。课前小演讲之类,有天然的“趣”,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眼球。如:保健品推销中,以温情沟通、免费体检、体验营销等方式,欺骗老年人以几千元购买只值几百元、几十元的保健食品现象,学生会感到震惊和愤怒;唐玄宗逃难途中担心会阻挡百姓逃生的道路,而禁止烧掉渡河桥梁,会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关注民生,生发感慨……讲述者身临其境,心有所感,受到锻炼,听者为之感叹、回味、思考。

二、心动则有趣,课堂更活泼

“趣味”,并不是在学习过程之外增添乐趣,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一次,我因故不能讲课,就将讲课的任务布置给了学生,结果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把课讲活了:

——张乐讲文言文好像有啥喜事一般,一直是乐呵呵的,逗得同学们忍俊不禁。字字落实,句句分析,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艺术的享受,让同学们完全沉浸其中。

——张亚玲是语文科代表,煞有介事地让全体学生集体朗读,她要过一把当老师的瘾。而学生们呢,乐滋滋地满足了她的要求。我心里真有点嫉妒,这样的显摆是要与老师比拼吗?

——梁亚丽负责讲《黄侃先生二三事》,一大堆的理论,什么要看文章整体呀,注意现代文的关键词呀,注意内容和表达技巧呀,齐全得很。同学们先有点蒙,后有点急,但最后恍然大悟。

——万媛则以“对不起”贯穿讲解始终。“对不起,这个词我没查!”一连说了八九遍,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最可贵的是,她在文中挑选了十个重点词进行分析,有的词义连我也没想那么多。

——陈倬说到传主“黄侃”的“狂”时,文思如涌,浮想联翩,说黄侃是高山上的雪莲、寒冬里的梅花,有一股傲然之气,有一腔英雄情怀,与天地同在,在青史留名。狂傲之人,性情中人,有赤子之心之人!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仔细品味,这堂课的成功,除了难易程度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准备较充足之外,主要在于有“趣”,体验之趣,活泼之趣,思悟之趣,甚至讲述者的缺点,也让聆听者感到有趣,连那些平时不愿学习的学生,也被吸引。很久之后,学生们还能想起这堂课的情景,对所涉及的知识印象深刻。

当然,求趣,也并非只有这一种方式。但只要我们对“有趣”这一目标高度关注,就能发现更多的求趣之道,从而有所收获。

三、积极求“趣”,着眼未来

有趣的课堂,是不苦的良药,有事半功倍之效。无论是采用讲授、谈话、讨论,都应把求“趣”作为目标之一,在课堂设计上加以落实。有趣的课堂,要对学生的冲动包容一些,对学生的“迟钝”多一点等待,有时还需要调整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