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进行梯度式提问,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四十分钟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较长,容易疲惫走神,这给教师的课堂调控带来一定难度。由此,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控好教学的时间和进度,不妨在学生易产生精神疲倦、注意力涣散的阶段,进行梯度式提问,点到为止,可增加教育功效。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应出现“被遗忘的角落”,教师不能一味求全,而是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我们特殊孩子的个体差异更大,身体体能差异大,知识基础差异大,个性特征差异大。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做好个案化教学。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问题要有梯度,要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同时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残障孩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只要有一点点沾边的,我们就要做好启发、引导和完善。不失时机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的欲望。

二、扩展延伸,深化认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来源于生活,应让它植根于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壤,才能够给语文课堂以生机和活力,丰富语言实践。如,在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后,可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条件与文中的小朋友进行比较,把自己的学习态度与文中大眼睛的小女孩展开对比,促使他们对贫困山区的孩子每天起早贪黑,跋山涉水的求学精神产生钦佩之情,萌发出向“大眼睛”学习,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的美好情感。这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阅读教学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实现双向互动,阅读教学就有厚实的土壤,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就有了保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收到双赢之效。

三、低年级课堂教学要特别关注教学过程的即时调控

低年级课堂教学要特别关注教学过程的即时调控。由于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四十分钟很难坚持到底,课中,开小差、小动作、分神跑神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师必备的“看家本事”。从接班第一天起就要求学生认真“看”老师如何说话和行动,随时注意老师的眼神、表情和动作,读懂老师的“暗语”——肢体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师生之间基本就会达成默契。比如:一旦发现有的学生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就停下讲课,目光直视,使之引起警觉,意识到老师在警示自己,应该认真听课,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假如学生在发言时你一言我一语、混乱无序,就用食指竖在嘴唇前,示意要安静。

四、运用形成性评价,搭建互助的桥梁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的建议,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努力满足课堂教学形式的活泼多样。在阅读、背诵、讨论、交流、提问、质疑、对话和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让学生心理得到满足,精神得到振奋,情感得到愉悦。特别是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用善意的中肯的语言指出错误,提出修改意见,使用更多的表扬、鞭策、希望的评语进行积极的评价。例如:对学生好的语文作业、作文和写字练习,我都通过举办班级作业展评、开办学习专栏、推荐优秀作文参赛、每周优秀作业通报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满足他们的荣誉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幸福,还能吸引更多学生步入先进行列。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博学多才,用知识和智慧武装头脑。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实践和运用,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生动、更活泼,让学生容易接受、乐意接受,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