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课本内容的教学时,要凸显文章内容与表达上的特点,就要根据文本的教学价值、课标的要求指引、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现与提炼,抓住语言精华点展开教学,切忌面面俱到。

1.抓住富有哲理的语言,捕捉技巧,提升认识。

《落花生》一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是父亲的话,借物喻理,借花生说做人。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两个层面来理解:领会父亲的话中蕴藏的道理,探究语言构建的基本技巧。父亲的话采用了对比的说理技巧,先说苹果、桃子、石榴高高挂在枝头,再说花生深埋地下。学习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时,要帮助学生理解意思,发现道理,更要捕捉技巧,明白这些哲理是怎样传递出来的,这样才能理法兼得。

2.抓住富有美感的语言,丰富语汇,迁移表达。

文章中那些富有美感的语言,不但准确严密,而且生动凝练,这些句子最好能熟读成诵,从而达到丰富语汇、培养语感、规范语言习惯的目的。《爬山虎的脚》一课对爬山虎脚的描写用词准确,用语规范。“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从脚的生长方向、脚生长的位置、脚的形态、样子、数量等方面写得清晰明确。“像蜗牛的触角”,使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形象生动,容易引发联想,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这些语言要积累,还要仿照进行表达训练。

3.抓住富有智慧的语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

《晏子使楚》一课中,晏子的智慧体现在他的话语中。言为心声,教学本课,要从晏子的语言入手。晏子面对侮辱是怎样借力使力,借石反砸的?从晏子反讥的话语中体会人物的智慧,带出深层次的思考。楚王让晏子钻“狗洞”,晏子先为自己“不从小门进”找到理由,再用狗洞联系到狗国,最后直指楚国,让学生体悟晏子几句话的逻辑关系,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将计就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对于这些富有智慧的语言,要体会语言的巧妙,语言中所包含的人物思维的过程、人物的特点。这样的过程,丰富了学生对文字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使学生获得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观体验,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4.抓住富有知识的语言,理解表达,形成经验。

科普小品文往往用语言来传递科普知识,文章中既包含科学思维,也包含文学思维,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科普作家是怎样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文学的思维方式融为一体的。对于这些语言,了解其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容易,难的是明白作者使用哪些恰当的方式将这些知识讲明白,并为大众所接受的。《太阳》共有两部分内容,有关太阳的知识和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自然连接,承上启下,串起全文。太阳有什么特点?“远、大、热”,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传递这些知识的方式,有的准确,有的形象,有的易懂,有的直观,重要的是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列数字,科学精准,令人信服;举例子,借用实例,站得住脚;打比方,形象生动,易于接受……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思考、分析、梳理,逐步掌握了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运用规律,形成了个体言语经验。

5.抓住富有特色的语言,品味艺术,感受魅力。

教学老舍的《猫》,围绕最富特点的语言展开学习。“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种拉家常式的语言,可爱又直白,耐读且内涵深刻。捕捉这样的语言精华,帮助学生品味老舍的语言特色:京腔京味,很接地气。阅读老舍的文章,就好像眼前站着一位地地道道的北京老人和你聊天,和百姓贴得那样近,不愧“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腾细浪”“走泥丸”极度凸显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极大和极小的组合,形成反差,缩小夸张和反衬对比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表现出红军豪迈的英雄气概。写红军对水的征服,“暖”和“寒”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借助意思相反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起伏跌宕,张弛有度。这便是伟人的语言风格,磅礴豪放,高华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