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想干事”是一种态度,这是干事创业的动力;“会干事”是一种能力,这是干事创业的必备条件;“干成事”是一种结果,这是干事创业者魄力的体现。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就应该具备这三种素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老党员——石璞同志就是这样一种人。

2014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两名同志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来到陕西省留坝县元树村开始了驻村扶贫工作。元树村地处偏远山区,全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127户476人,有耕地680亩,林地8000多亩。帮扶工作队虽然只有两人,但是这一老一少的组合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在工作中配合默契,干出了一番令人瞩目的成绩。

石璞同志是老党员,虽然退居二线,但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奔赴山区做起了驻村扶贫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年。石璞同志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都很高,在帮扶工作队中担任着“队长”角色,对扶贫工作的整体推进起到了统筹规划和示范引领的作用。初到元树村,他们充分贯彻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深入村组,调查研究,民主决策,科学规划,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确立了“以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和教育帮扶三轮驱动,帮扶村民增产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工作思路,并进一步明确了通村公路建设、修建便民水塔、通户道路建设、推广白芨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庭院经济、鼓励村民在田坎、河边栽种经济林木、积极鼓励村民外出打工、教育帮扶、积极完成留坝县和江口镇分配的其他帮扶工作等十项工作重点。

在工作中,石璞同志继承并发扬了当年在部队的优良传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对于上级安排的工作,他不打折扣,不讲价钱,说干就干,干就干好。2014年7月,为了积极帮元树村争取落实1.5公里通村道路工程项目,同村支书、村主任一起,冒着三伏天的烈日,天天步行20多公里,到铁矿村开展实地调研,为召开现场办公会顺利通过项目提供了实践依据,最终在7月22日顺利通过工程立项。与此同时,积极联络学校在资助10万元的基础上,我校更是争取上级拨款15万元,帮助元树村实现道路通村。而在修路修桥的过程中,他把自己当成元树村村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头顶细雨,脚踩泥沙,带领村民顺利地完成了修路修桥的艰巨任务。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使元树村的百姓深受感动,他们没有想到一个来自省城的老干部能这么“下势”。

2015年,按照学校工作安排,与石璞同志一起来村的同志结束了驻村扶贫工作,回到了原单位,而石璞同志毅然决然选择留在当地,成了村里的“钉子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定要按照上级和学校安排的工作任务打好这场扶贫大战。除了主动完成既定的扶贫扶贫工作任务,石璞同志还积极沟通,多方联系,争取有关部门对扶贫工作的支持。他多次专门向时任主管扶贫工作的寇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曾书记,扶贫办、交通局等领导汇报元树村的扶贫工作情况,争取县上支持。暑假期间,他利用回西安的机会向学校领导汇报了情况,向学校和省扶贫办争取了资金上的支持。2015年10月,在国家投资200万元修建元树村3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后,为了增加村民收入,他用自己真诚的态度,说服了项目负责人,工程期间使用17名元树村村民,平均每人收入8000元,村民共计收入约14万元。到2016年底,驻村扶贫干部带领广大村民完成了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农田改造等工作,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石璞同志也荣获2016年度陕西省驻留坝县扶贫优秀个人称号,我校同时也荣获陕西省驻留坝县扶贫团先进集体荣誉。

石璞同志在投身扶贫工作的时候,他的家里传来不幸消息,家人罹患重病急需他回去照顾。在小家和大家都需要他的关键时刻,石璞同志毅然决定舍弃小家,一如既往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面对家人的抱怨,他人的不解,他心里却始终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不辜负上级的嘱托,尽快地带领元树村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一个都不能落下。在大家小家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只能舍小家顾大家。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了什么叫做“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石璞同志投身一线,用实干精神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事迹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谱写出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