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中国英语这一概念的定义学术界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对它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学术界公认的,这一概念最早是1980年由葛传槼先生在《漫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提出的(葛传槼,1980),并对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和中式英语(Chinglish)进行了区分。黄金祺区分了汉化英语(Chinese English)与中式英语(Chinglish)(黄金祺,1988)。贾德霖提出受到汉语影响的“汉式英语”(Sinicized English)(贾德霖,1990)。汪榕培则将中国英语定义为 “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汪榕培,1991)。而李文中却认为,中国英语不是仅限于在中国使用,而且英语中有一定数量的词源于中文,并已经成为英语的一部分(李文中,1993)。谢之君并不赞同李文中的观点,他认为中国英语是一种干扰性英语变体(Interferential English Variety),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间没有根本的差别(谢之君,1995)。贾冠杰、向明友分析了中国英语的存在和现状(贾冠杰、向明友,1997)。国外的学者们也关注了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而他们普遍采用Chinese English这一表示方法。1986年,Todd从音系学、词汇学和语法学三个方面对中国英语进行了研究, Bolton(2003)详细地追溯中国英语从17世纪开始直至当今的发展历程。但是,他们都未对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加以区分。本人认为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是存在差异的,因为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变体,是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它在遵守英语语言语法规则的前提下,传达了中国的文化传统、语言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