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创造,千百年来成为中国历史的两大标志。它们西行到了甘肃河西走廊,一位稍稍偏北,一位稍稍偏南,蜿蜒的足迹渐渐形成一个美丽的夹角,终于在嘉峪关来了一个华丽的交会。人类不同时空的智慧结晶,在西部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嘉峪”在匈奴语意为“美好的峡谷”。是的,它虚谷以待,在自己的怀抱中举行了人类两大文明成果壮丽的交会仪式。

秦长城在这里终止了它的旅途,汉长城继续前行入疆,而丝路则远走异国,把中国人的目光带到中亚、西亚、中欧、南欧,带向世界更广阔的天地中。中华文化从此犹如涨潮的海、无声的波,融进了世界的交响。

万里长城是一条实线,每个城堞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古典智慧和文化成果。丝绸之路是一条虚线,几乎串联了欧亚文明所有的珠宝,形成了世界古文明无可争议的中轴线,像一条华贵的项链在北半球的胸脯上熠熠闪光。

丝路与长城于是成为人类文明和中华人格永存的图腾。

不过它们又是那么不同,那么易于区分。正是这种“不同”的和谐共存,显示出人类智慧的多样性和多维性。也正是这种“和而不同”的交会,显示出嘉峪关的文化地位。

丝路是融入,让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融入中国。长城是坚守,坚守世界格局中的本民族质地。丝路是开放发展,长城是对开放发展成果的保卫。长城是战争的产物,丝路是和平的引言。长城以武力争斗处理民族和国家关系,所以让蒙恬、卫青、霍去病出面,所以在长安通向北方的路上,给我们留下了络绎不绝的拴马桩和烽火台。丝路则已经在探索以友谊,以商业,以文化交流,以政治结盟处理民族和国家关系的新路径,所以派张骞、班超作为大汉使臣出面。这样便有了丝绸、瓷器等中华文明的西行,有了胡椒、胡月舞的东渡。

对入侵者伸出铁拳,对朋友伸出双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深究一步可以看出,长城又在以自己的防御功能宣示,中国人若动干戈,从来都是防卫,从来不轻易出拳。丝路则宣示了我们结谊天下的主动性,我们愿意先伸出双手去不断结交新朋友。——这也是秦汉以来直至今日,中华民族的一贯传统。

当然,即便是铁血长城的武力捍卫,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和平。中国文字中这个“武”字真是饶有深意,它传达的意思便是“止戈为武”。以武止武,以武会友,方为大道。这大道,最终就是和睦和谐和惠之道,共通共建共赢之道。

重走丝路,又到嘉峪关,远去的篝火重又在大漠路上燃起,远去了的鼓声重又在城堞之间回响。

——节选自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丝路云履》

内容简介:

《丝路云履》是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在“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中,作为国内首位“新丝路”文化大使,历时60天,穿越欧亚大陆8个国家,著成的一部全面展示丝绸之路风貌和深刻思考的文化散文集。这些散文主要包括:从丝路起点长安、一路向西,惜别长安城,炳灵寺、文化旋涡,水车转出西部黄河风情,兰州听河,马踏飞燕过武威,祁连山的叩问,丝路与长城在这里握手,丝路翔龙、敦煌点睛,华夏万年飞天梦等。在丝绸之路万里情的前言中,作者指出,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之路、经济共赢之路、民族团结之路、美丽展示之路、国家战略之路,丝绸之路精神就是走出去,谋发展的精神。该作品荣获首届“丝路散文奖”最佳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