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不可回避要与学生家长打交道,有的家长明事理,易沟通。而有的家长却比较难缠,往往把老师整得很被动。因此,在与家长交流时根据不同的对象要注意方法,讲究艺术,运用技巧,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比家长更了解孩子使你掌握主动权

多数情况下,与家长交流往往是孩子在学校出现了问题,需要家长配合教育才能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照我的经验看,在家长到来之前应先和孩子进行一些交流,了解一些情况。比如,他的理想是什么,怎么做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会更大,犯错误那一刻的想法是什么,犯了错误之后,有没有想过怎样面对,现在对所犯的错误是怎么认识的?或聊聊家常,如孩子家里的一些基本情况等。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容易找到切入点。

2016年的最后一周,高三学生马某与其他学生晚上在操场发生了肢体冲突,根据马某的说法,他在操场散步时有人直接上前打了他,他也还了手。我并没有直接问马某是什么原因,而是和马某聊起了家常,如他的家庭情况、理想、目前存在的困惑、对社会的一些认识等。随后我与马某的家长约见了一次,交谈中我把我对马某的了解向家长进行了陈述,初步分析了马某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当天晚上他并非一人在操场散步,而是同一位低年级女生一起散步),也肯定了马某的一些优点。马某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因为有两个孩子再加上妻子无固定收入,所以更多时间忙于挣钱,每次回家都行色匆匆但也要给孩子讲一些道理,可是最大的问题在于他并不知道孩子怎么想。于是我和他共同分析了那天晚上孩子犯错误的一些心理动机。首先,面临高考,孩子学业成绩较差,思想空虚;其次,家长长期在外,孩子住校虽与家长有交流但涉及实质的并不多;第三,家长只是一味地说教,并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第四,我们当下的问题是要给马某量身定做一个成长方案,并让家长做好督促与配合。本来,家长因为孩子受了欺负是来找碴儿的,可是和我的一番交谈后,家长反而把孩子的更多表现同我交流。我们和马某坐在一起共同研究,给马某制定一个可行目标——参加分类招生考试,上一所省内重点高职。为了达到目标,和马某制定了一个计划,把剩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做了一个详细的时间安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每天按照计划做事,每周由家长进行一次评估。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马某已基本按照计划行事,行为习惯有了明显改观。通过家长有针对性地对孩子指导,马某不仅成绩有很大提高,他还与家长的关系更融洽了。

让孩子教育自己的家长

一天,晁某因为作业未完成受到英语老师的批评,他不但不认错,还顶撞英语老师。可家长到校后却一味地袒护孩子,对老师使用了极不恰当的语言,老师非常愤怒,双方发生了语言冲突。由于家长老来得子,加上在镇上做生意,交往人很多,很顾及面子,不愿向老师赔礼道歉,甚至连孩子给老师道歉都不同意,致使问题陷入僵局。为此,我专程去他家进行家访,以图事情有所转机。

来到晁某家后,晁父一再强调英语老师的不是,什么教育方法有问题啦,还上纲上线到师德水平。晁母在一边更是火上浇油,使得本来挺简单的一件事变得复杂了。我听着他们发着牢骚,心想解铃还须系铃人,还得从晁某身上寻找突破口。从上高一开始,我一直关注晁某,他对我也比较信任。于是,我建议他父母听一听晁某的意见。他们满怀信心地将晁某叫来,认为自己的孩子肯定和自己是一条心。当我向晁某问清整个事情后,我让晁某实事求是地说说自己对这件事的认识。沉思了片刻后,晁某从自身找了许多问题,比如学不懂英语经常不交作业、上课睡觉等,老师管他说明没有放弃他。其间,晁父晁母多次想插嘴均被我以先听孩子怎么说为由挡住了。晁某说完后,我对他说了其父母的一些想法,然后建议他与父母再谈谈。

第二天,晁父打来电话,表示自己与孩子愿意向老师道歉,希望老师不要放弃晁某。这件事情提醒了我,有时候我们需要让孩子教育自己的家长,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点评:

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家长的文化素质有高有低,脾气有好有坏,面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家长,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从案例一来看,强老师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在约谈家长前通过与孩子交流掌握基本情况,能使你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尤其让家长觉得老师比他更了解自己家孩子的生活,他内心的怨气就化作一种自责和感激。老师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树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由家长进行监督,这是一种促进学生进步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既提高了孩子的成绩,也融洽了亲子关系。

案例二中的晁某家长过于情绪化,好激动。与这类家长交流,要练就打太极的功夫,放慢节奏,以柔克刚。本案例中强老师采用“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方法,从晁某身上寻找突破口。这是一种教育策略。不过对于晁某的父母不愿意向老师道歉,强老师建议晁某与父母再谈谈,结果第二天晁父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向老师道歉,有“被胁迫”之感,若协调英语老师就自己可能的不妥之处也给孩子一个道歉,事情可能会更圆满。

——张胜利(全国知名班主任,河南省最具智慧力十佳班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著有《班级主流文化的魅力》《致远情·教育梦——班级主题活动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