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能因为使用不当或缺少规范使学生误入歧途。只有很好地认识这一特性,才能更加文明地使用网络,科学利用资源,促进资讯、思想、情感的交流,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大学生网络舆情的自我管理能力[3]。每个网民都是数据与信息的生产者,通过发微博、写微信、论坛发言、新闻跟帖等,记录着各自的活动和行为。部分学生能够理性对待,维护好网络世界的正常秩序;而部分学生分辨能力及自制能力相对较低,容易迷失,不能从海量的网络言论中分辨有用信息,容易被负面的网络舆情所左右,甚至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在使用网络时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学生能够遵守基本道德准则,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不转发和散布不当信息和言论,增强对网上言论的鉴别能力,积极抵制和举报违法网站。学生要使用文明语言,规范自身行为,加强道德约束,不给他人和社会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学校可以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进行启发引导,提高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通过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身,形成良好的道德自律。进一步强化广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生产者与网络信息传播者的责任,自觉抵制垃圾信息和虚假信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