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方面,它与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并重,这在理论上告诉我们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人的发展来看,口语交际能力伴随人的一生,对其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说话,会说话,将话说到点子上。

一、重视情境创设,激发表达欲望

合适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想说,喜欢说。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口语交际。如为了让学生学会完整地叙述自己最难忘的一天,教师可以借学生最喜欢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结合这一天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度过这一天的,哪些环节最难忘。学生在自由交流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明确向别人介绍一件事情时,要把主要内容说明白、说清楚。首先要告诉别人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要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做的。为了让自己的表达更有吸引力,还可以把自己在做这件事时的感受说一说。教师第一次这样训练,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坚持,学生一定会越来越熟悉具体的表达方法,时间久了,就掌握了这一类说话的方法和技巧,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提升了。

二、加强活动开展,提供练习机会

要想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绝对不是靠纸上谈兵就能实现的,必须加强训练,让学生在反复地练习中学习和运用。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每天坚持训练学生,每天都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讲故事)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学期初提前规划好这一学期的演讲主题,主题要丰富多样,另外主题的确定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然后确定好每一周、每一天的发言人,让学生提前准备。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明确的要求,如要脱稿、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楚等。学生演讲完后,教师要组织学生集体评议和指导,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意见。为了让学生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可以配合开展“周冠军”“月冠军”评比,让选出来的冠军在合适的时机再次在班内演讲,持续改进,反复切磋。

三、发挥课堂作用,随时加强训练

课堂是师生交往和交流的主要场所,是进行口语训练的最佳平台。教师要充分抓住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低年级课堂上,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种水果、植物、蔬菜等,让学生根据这些说一句话或几句话;中年级,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文中的插图,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高年级,教师可以让学生学完课文后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或体会。这些训练,教师要本着一个原则,就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也应越来越高。如低年级能说一句话或几句话,中年级要努力说出一段话,高年级要能说出几段话。只有坚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四、走进生活,丰富说话素材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课程,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绝不能忽视生活这本无字书。现在条件好了,每逢节假日,家长就会带着孩子到处游玩。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周末返校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周末见闻大回顾”活动,让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周末去了哪里,有哪些有趣的见闻等。在学生一次一次的交流中,临场发挥能力越来越强,自我表达的欲望也越来越强。另外,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抓住家庭生活这一内容,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和家长合力完成。高年级甚至可以布置一些热点和焦点话题让学生和家长展开辩论,在辩论中训练思维和表达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融洽家长和学生的关系,又能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一项能力,但是由于目前缺少对这项内容的考核和评价,没有纳入考试范围,所以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放眼全局。但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经过反复、长久的训练。教师要用这种倒推的思维,思考学生的未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