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随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进行,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学生有兴趣,才愿意去阅读,才会主动去阅读。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阅读和学习,从而产生阅读动机,形成阅读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中来。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有关南沙群岛美丽风光的视频,让学生交流: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一定会说:南沙群岛的风光真是美丽;南沙群岛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我真想去看一看……这时,教师就可以顺着学生的回答,小结引入到后面的阅读: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镜头中的南沙群岛如此美丽,那么课文中的南沙群岛又是怎样的呢?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自己去阅读,去寻找答案。这时,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就会产生阅读的主动性,阅读更加投入。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如边读边想、查阅资料、边读边记等。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养成批注的习惯。这一方法尤其适合中高年级。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在导入新课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批注学习:“同学们,《荷花》这篇文章中的描写非常精彩,一定有很多地方激起了你的兴趣,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标出你喜欢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批注。”在学生自学、写批注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辅导。在学生充分自学和撰写批注的基础上,教师要组织集体交流,提醒学生作批注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作批注时应该选择课文的重点词语或句子,并且要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不要无病呻吟。总之,要让学生明白,作批注应该形成一种习惯,随时阅读随时批注,把自己好的想法记下来。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更深入,收获更多。

三、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互通有无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阅读的收获,让兴趣保持更持久。教师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谈谈最近自己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是用什么方法阅读的。学生交流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选出“最佳读书小能手”,给学生以精神鼓励。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看谁的读书笔记设计得最合理,看谁的读书笔记选择的内容最有意义,看谁的读书笔记书写得最规范、最美观等。这些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交流机会,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长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指导和点拨,但切忌以标准答案要求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允许学生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见解,这才是独立的阅读,有个性、有特色的阅读。

为学生提供阅读交流的形式还有很多,如辩论赛、好书大家谈、优秀读书体会评比等。无论哪种形式的交流,关键是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保持学生的话语权,教师只在一旁点拨引导即可,千万不要搞成教师的一言堂,那样就失去了活动本来的意义。

四、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随时阅读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由此可见阅读对人的成长相当重要。朱永新教授多年来一直坚持提报议案,让国家设立读书节。这一呼声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家拨付大量资金改造各地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所以现在的图书馆和书店已摇身一变,相当亲民,全部面向大众开放。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公开资源,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走进图书馆或书店,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在优雅的环境中安心阅读,在书香的熏陶下感受纸质阅读的快乐和幸福。

阅读,是一种兴趣,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幸福,只有真正走进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到这一点。就让教师担负起这项责任,带领孩子们成为喜欢阅读、会阅读的一代,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