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小河初级中学坐落在羊山脚下,乾佑河畔,与镇安县、安康市接壤,这里流动人口多,人群结构复杂,学生难管理是远近闻名的,学生打架斗殴、出口脏话,乱丢垃圾、吃饭秩序差等状况,让老师和家长很伤脑筋。为了防止学生晚上外出上网,学校把围墙加高了一圈又一圈,但教育效果甚微。

怎么办?学校探索践行“日行一善”这一活动载体,改“堵”为“引”,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善”融进孩子们的日常一言一行,以活动引领的形式激励孩子们去主动行善,在学校营造以行善为荣的良好氛围,通过“身边人”这个庞大的群体来感染、影响、带动那些品行不端的孩子,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培育德才兼备人才的目的,让所有的孩子在善的氛围下健康学习成长。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无数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以小搏大,共建良好道德素养的和谐家园。

善行是什么?旬阳县小河初中从学校、家里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将善行细化和具体化,让学生有本可依。

学生在学校做到:升国旗时,肃静、肃立、着装整齐;尊敬老师,不顶撞老师,见老师主动问好;与人友善,团结同学,乐于合作,相互关心,帮助生活、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高声喧哗;讲究诚信,不说谎话,不做假事,不拿别人东西,不占他人便宜,拾金不昧;勤俭节约,生活上不攀比,吃饭不挑食,不浪费水电,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注意个人卫生,不乱丢果皮纸屑;勤奋学习,上课听讲,不拖拉作业;遵守纪律,有事请假,不迟到,讲究餐饮秩序,按时休息等。

学生在家里做到:孝敬老人,体贴父母,对大人讲话轻言细语,为父母倒水、洗脚、捶背、揉肩;待人、接物、就餐懂礼仪;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习洗衣、做饭、洗碗、收拾房间;关心弟、妹;注意节约,不乱花零钱;帮助邻里老人和有困难的人等。

学生在社会上做到: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言行举止文雅;关心弱者,为他人献爱心,扶老弱病人上下楼梯、过马路;讲究公共卫生,保护公共环境;拾到东西交还失主;乘公交车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节假日帮留守老人做家务等。

细化了的善行只是善行的圆心,学校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延伸为将做好事、做好人定义为善行,将善行扩大为没有直径具体大小的圆。

明确了善行后,2015年11月份开始,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号召广大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每天坚持做一点儿善事。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确定一名记录员,专门负责在“日行一善登记表”上登记班内每一位同学所做的善事,每天由值周老师进行汇总点评。班主任在周日的班会上进行小结。每月进行一次总结“亮晒”,一学期进行一次总评,并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进行张榜公布,即采取“一日一记录一点评、一周一统计一小节、一月一总结一亮晒、一期一总评一张榜”的管理模式,将每个孩子的善行记录在案,作为学生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除了激励措施外,学校同时制定了不良行为的惩罚措施,引导学生由“坏”从“善”。一周里,每个学生的基础分都是100分,每做五件一般善事加1分,典型的好事由班主任审核加1分;但每做一件坏事就扣一分,从而规范引导学生行为。

在“日行一善”活动中,教师默默地发挥着“领头羊”和“监督员”的双重作用。学校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校支部8名党员人均包联1-2个班,指导“日行一善”活动的开展,让52名教师以身作则,带头示范。

包联八(3)班的是58岁老教师、老党员罗剑波,两年前被查出咽喉癌,手术让声带严重受损,正常交流都成问题,但是他仍然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火热的爱,坚持在岗,每天都会强忍着因发声造成声带剧烈的疼痛,走进八(3)班督促引导孩子们开展“日行一善”活动。“我声带坏了,上不了讲台,但是任何事情都阻挡不了我对学生和讲台的那份热爱,我还有余热,我也是‘日行一善’活动中的一员,还能为学校做丁点儿小事。”

学生眼中的罗老师,总是带着病痛无声地忙碌着,顶着烈日刷写标语、戴着草帽修剪花草树木、风雨无阻地制作黑板报……

“日行一善”并不完全是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为此,学校开展了更为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

在班级开展文明礼仪“六不六要行动”,即不随意扔弃废物,要多弯腰捡起一片纸屑;不浪费水资源,要多拧紧一个水龙头;不浪费粮食,要将剩饭倒入泔桶;不践踏花草,要保护校园环境;不讲脏话粗话,要文明礼仪用语;不冷漠自私,要多伸援助之手。

道德讲堂让学生明白了很多:“道德讲堂的开展,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和老师的苦心,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他们。”

将语文、品德、经典诗文诵读与校本实践课相结合,从传统美德寻善源,内化理解善的意义,引导学生向善、从善、行善。

抱着“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期待,学校把“日行一善”活动引向家庭: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广大学生在节假日中帮爸爸干活,为妈妈做家务,给邻居劈柴,搀扶老人行走等善行。一位家长感触地说:学校开展“日行一善”活动,不仅仅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我们家长更是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教育课。

“日行一善”活动,用疏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感知到了行善的快乐,学生变得有礼貌、有爱心了,学风浓起来了,班风正起来了,校风好起来了,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小河初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日行一善’开展情况数据统计表显示,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行善的数量少则一千多件,多则几千件,虽然在统计时候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行善蔚然成风。八年级比七年级要多很多,这说明了孩子们经过一个学年不仅明白了善行,并积极行善。八年级每个班第二学期要比第一学期做的善事又多出几百件。这些说明,行善一旦成了习惯,将可能伴随孩子们一生,这个意义是无法估量的。”校长王良说,“郭祥松放学回家路上发现因肚子疼躺在路边的小学弟,背行几公里送到了附近诊所;武德富在校门口捡到100元现金,第一时间交还给值周老师;李明玉,晚上冒着严寒主动起床关掉楼道灯;郭家宏一改过去沉迷手机游戏、拉帮结派、以大欺小的劣习,开始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也进步了不少;徐信海过去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在家主动帮妈妈干力所能及的活,洗自己的衣服,整理卫生;刘道坤过去每周总嫌大人给的零花钱少、挑食,如今不挑食,有了节约的习惯等……这样的变化在很多学生身上正在发生着。不得不说,向善、行善已在这些价值观正在成熟的孩子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相信会涵养他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