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大班额中组织学生展开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科学分组,分工明确

影响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的分组是否得当、科学,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的学生综合实力要均衡,规模不宜过大,最好4人。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小组合作新气象。操作时,教师先根据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和心理素质,把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层次,让最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再让组长在其他三个层次中挑选出能彼此合作愉快的组员,最后,根据组内学生的个性特长合理分工。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分配合作任务,并代表组员汇报;中等生任副组长,负责协调、督促、释疑;1名记录员,能准确无误地记录讨论的问题;其余组员负责发现和提出问题,以确保小组学习的有序有效进行。

二、精心选择课题,巧设问题,分层次合作教学

合作的问题如果太简单,就缺乏思维含量;如果难度过大,超越文本,学生就有可能缄口不语,课堂就变成了哑巴课堂,失去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因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问题设计分层次、分难度,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

1.常识性问题,组员独立自学。新课改后,语文教学重在有“语文味”的教学,而要体现这一特色,首先要让学生扫除字词的音、形、义的障碍,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诵文章,与作者和文本零距离对话,理解文本内容情节,为后面的深层次合作探究做好知识储备。

2.讨论预习时提出的问题。组长安排组员有序质疑、释疑、讨论、解决、总结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各组代表汇报各自的合作成果,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对完成任务的小组及时表扬奖励。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间相互竞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潜能被开发出来,其语文综合素质也得到相应提高。

3.遇到教学重难点和思维拓展的问题时,教师要组织各小组间合作交流探究。如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紧扣文章的主题,巧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按照常理,课文应写林冲的心理活动变化,可是文章里为什么不写林教头的内心活动,反而写自然景物——风雪的变化程度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中心发现和提出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在组长的组织下,组员争执不下,甚至情绪有些失控,我及时打破课堂的僵局,引导他们回归正确的合作轨道,然后安排各小组间进行合作交流探讨,让学生自思、自悟,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师有效地监督小组合作

大班额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人多,组多,教师要时刻监控整个讨论过程,要有超强的驾驭大课堂的管理能力,教师要想到可能出现的意外教学事故,并做好课前预案,想好各种应急措施,才能保证课堂“吵”而不乱,“闹”而有序。如教师要把监督管理权下放给各小组,让组长代替教师负责监控和组织小组探究学习活动过程,安排合作分任务,逐步做到小组自治,有效地控制合作的时间和次数,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合作探究的时间宜控制在15分钟之内。时间太短,是花架子作秀,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时间太长,完成不了教学内容。

总之,在大班额环境下,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必须定位明确——课堂教学的“导向者、参与者、调控者和评价者”。在注重小组合作实效性的同时,还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不断反思、总结、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