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液化现象和液化的过程会放热,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及液化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广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液化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举例说明自然、生活和科技中的许多液化现象,培养灵活应用液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用发现的目光去观察自然和生活,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认识液化现象,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能举例说明液化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视频《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从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实现飞天梦想的。一代代航天工作者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努力,他们一丝不苟、拼搏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看到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巨大白雾了吗?白雾是什么?怎样产生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一:观察白雾的产生

1.实验器材(学生每四人一组):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烧瓶、橡皮塞、玻璃导管、烧杯、温度计等。

2.观察现象(图略):

①用酒精灯加热时,烧瓶A中的水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②烧瓶内的水面上方是否透明?其内部的空间充满了什么?

③从导管口喷出了什么?烧杯B的底部出现了什么?

④在烧杯中接一些凉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有什么变化?

⑤小心摸一摸烧杯的底部,手指有什么感觉?烧杯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3.小组交流讨论(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

①烧瓶中的水先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从导管口喷出时,遇到温度低的物体(冷空气、冷玻璃),又变成小水珠,许多微小的水珠聚在一起,就形成了白雾。

②烧杯中的水量增加,水温升高,说明水蒸气变成小水珠时要放热。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首先,表扬每一位同学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现在比一比,哪个小组能总结出水蒸气液化的条件和特点?能说明火箭发射时,白雾产生的原因和作用?

(三)小组合作探究二:观察乙醚的变化

1.观察:用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手握住针筒一会儿,再向外拉活塞,当看不见乙醚液体时,开始用力向里推活塞,注意观察针筒壁上出现了什么?

2.思考:实验说明要使气体液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我国的运载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用液态氧作助燃剂,将气体液化有什么好处?

(四)小组交流讨论:气体液化的应用

1.教师点拨:除了火箭需要应用液化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还有许多地方也离不开气体的液化,你能再举出一些现象和实例吗?

2.比一比,小组交流展示:

①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大家一定要小心。

②寒冷的冬天,在室外的人嘴里常常呼出“白气”,这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③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冰棒也会冒出“白气”。

④打火机中的丁烷气体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起来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携带和使用。

本节课全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观察探究,学生不但正确理解了液化的知识,而且养成了认真细致、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