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学校仪式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我校积极探索开展课题相关实践研究活动。就如何切实开展学校仪式教育活动,我校举行课题汇报活动,广泛听取教研室专家、本校、兄弟学校教师的意见。经过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实践研究——总结反思,近一年半来,我校在仪式教育活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构建了“学校主导教育,家庭主体教育,社会协同教育,学生自主教育”的仪式教育模式,初步摸索出如下解决策略:

一、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六年十二个礼,给学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学校仪式活动在时间维度上,需要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终身性,在空间维度上,则需要努力扩展学生生命存在的丰富性,以使学校教育整体的每一个时空的各构成要素,都富含形成个体生存方式的生活资源,并具有向个体生命生成的可能。我们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本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各有侧重,梳理、确定了“小学十二礼”为主要的仪式活动内容。这十二礼以受教育者的生命发展为目标,以情感为动力,解读仪式教育中的要素,使每个要素都体现更多的生命价值。十二礼的设计具有连续性:入学礼、入队礼、成长礼、敬师礼、毕业礼、进门礼、上课礼、下课礼、放学礼、升旗礼、开学典礼、结业典礼。六年十二礼,构成了学生成长的阶梯。让孩子们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在属于他们特有的时间点上,留下成长的足迹,留下深刻印象和美好愿望。在这里,学生带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经过在实践中的感受、经历和感悟,可以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可以以生命的丰富性参与这一独特世界的形成。

二、以生为本,重视情感体验,让仪式活动生活化

仪式教育具有德育的内在功能,它既面向整体,又关注个体;既注重连续性,又注重阶段性。这些特点,恰好符合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又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德育只有经过学生的体验才能为他们认可,为他们接受,并内化为他们的人格。因此,我们的仪式教育活动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展,从学校到校外德育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广域的教育情景,让他们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多地悦纳、领悟。在学校仪式活动的设计上,我们设计既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同时具备仪式诸多特点的活动,这样既发挥仪式应有的功能,同时也能唤起青少年的心灵共鸣。

三、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促进共同成长

孩子的童年是美好的,在这美好的童年时光里,我们也努力给家长获得这份美好的机会。每个礼,我们都邀请家长参与进来,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交流的平台,创造共同成长的机会。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共同经历一次深刻的情感交流,感受一次别样的心灵洗礼,从而增进了相互交流,在活动中体验到感动和感悟。这样既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潜能,同时也促进了父母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让家长体会到这种活动的奇妙,为家长开展与孩子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四、追求显性与隐性文化的结合,处理好仪式活动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学校仪式活动润化着人的价值目标,反映了整个学校文化的积淀水平和样式,它经过人为的精心设计,把人们对学校的理解和期盼,以及对学校文化的追求体现在具体的学校仪式活动之中去,它可以蕴藏文化,也会变成文化的一种。我们在组织学校仪式活动的过程中,力求做到人格化,使学校空间充满着文化底蕴,并不断地充实学校仪式活动自身的文化内容,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努力让学校仪式活动充满历史和文化的气息。学校仪式活动是围绕学校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行事方式,它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并对学校全体成员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在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时,深入研究自己学校的历史,认真总结学校的传统、精神、学风,大力发掘学校的文化内涵,培育学校自身的个性和特色。

五、合理整合学校仪式活动资源

学校仪式活动作为一种潜在的课程,是教育行为的体现,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仪式活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楼一台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这就要求学校仪式活动的建构要与学校的整体改革一致,最终都要强调整体化效应。学校仪式活动德育功能的实现要体现完整性的要求,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并在具体的构建思路上做到整体一致、局部强化、相互补充、形成合力,以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