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在教学中常利用“冲突”(思维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人为地为知识设置各种矛盾,可以在互相冲突中促使学生思维质量不断上升。这时学生的情感高亢,思维活跃,讨论激烈,语言交锋犀利,千方百计地想质疑辩难,从而使思维冲突迭起,达到课堂思维高峰。这样课堂教学因思维冲突而精彩纷呈,闪现出教学艺术的光辉,最终凝结出教与学鲜活生成的理想教学境界。

1.在教材与生活的思维冲突中,引领学生走向课堂思维高峰。

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的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有的表现为一般概括抽象与具体、个别形象特征的矛盾冲突,有的表现为必然与偶然的矛盾冲突……有时候,这样的冲突会成为教师教学的瓶颈,让教师不知该遵循怎样的标准去教学。但这样的矛盾冲突,恰恰也能成为我们设计思维冲突,引发学生思维进入高峰体验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2.在预设与生成的思维冲突中,引领学生走向课堂思维高峰。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课前的备课就是对自己课堂教学的预设。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意外,一旦出现,教师不能永远“抱着”课前预设的教案。而应机智地面对课堂情况,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造成预设与生成之间的思维冲突,利用这种思维冲突引领学生走向课堂思维高峰,使课堂出现一个预设之外的精彩!

3.在情与理的思维冲突中,引领学生走向课堂思维高峰。

在塑造人物的形象时,作者常常会抓住人物的情感与社会规则的冲突,来揭示人物激烈的思想斗争、内心的情感变化,借以表现人物的成长,告知人们行为规范以及潜在的道理。找准情与理的冲突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课堂思维高峰,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教学。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情与理的冲突点,善于利用情理冲突点设计教学环节,善于在教学中推波助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情与理的冲突,动起来,思维活跃,有强烈的表达的欲望,才能走向课堂思维高峰。

4.在表象与本质的思维冲突中,引领学生走向课堂思维高峰。

学生因为年龄、生活经验等原因,在认知的过程中常常只看到事物或事情的表象,无法深入,有时甚至与事物或事情的本质相去甚远,产生思维冲突。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应组织学生通过个性化的交流、讨论,从不同层面、以不同的认识角度和表达方式汇集信息,展开思维碰撞,缩短认识时间,加快认识进程,逐渐深入事物的本质。尤其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认知交锋的冲突,能够让孩子们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推动课堂进程。

5.在多元价值观的思维冲突中,引领学生走向课堂思维高峰。

在以全球化、信息化为标志的背景下,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这场意义深远的社会转型,表现在社会文化价值领域的重要特征是多元的价值观。多种价值观冲击着传统主导价值观,社会呈现出多元化态势。那种以价值观传递为主要特征的教学遭遇到价值多元的难题。而往往这样的难题正是教师设计课堂思维冲突可以利用的一个重要契机。对此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引发学生思考,带领他们攀登课堂思维高峰。

6.在文本前后疑似矛盾的思维冲突中,引领学生走向课堂思维高峰。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而文本中常常有疑似矛盾之处,教师在备课时精心预设,挖掘文本前后疑似矛盾之处,激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冲突点,引领学生走向思维高峰,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认知思维过程中,认知思维的矛盾和冲突是引发、推进认知活动持续深入进行的一个动因。课堂思维中,除了教师按照课堂教学设计的预定思路、目标、任务进行引领之外,师生思维活动中的冲突成为维系和推动课堂思维走向深入的一个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