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新学校不断增加。校长如何在建校之初,与学校利益相关的各个群体深入探讨学校规划,为学校未来发展谋求高远的战略定位,是摆在担负筹建任务校长面前的棘手问题。

三年中我有机会参与两所不同性质学校的筹建,作为有师范教育背景的校长,在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进行个案梳理后,就“解决好新建学校过程中需要哪些部门、团体、单位和人群参与;规划建设的基本流程有哪些;校长需要面对的协作、对抗与妥协;校长如何提升自己的建设和规划能力”作以下些许思考,希望对有筹建任务的校长有所帮助。

一、面对问题

1.政策衔接问题

建立公办分校,问题来源于校内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担心,教师交通、住宿如何解决,家长反对师资被分享等。被邀约创办私立学校需要面对政策的不配套,地产商重视商业利益等问题。

2.校长知识短板问题

校长担负完善学校功能与建设规范落地间桥梁的作用,但与自身原有专业知识背景差异巨大。在学校孕育、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中,从选址、建筑布局、空间功能、交通流线系统、公共开放系统、教室及部室场景、水电气暖功能落实等环节都极具挑战。

3.参考文献不足问题

文献方面,建筑专业文献没有教育工作者介入研究,针对性不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文章,能够关注学校使用功能,但鲜有对筹建的具体进程指导;一线管理者撰文,多为结合学校文化和课程再造,改进学校空间功能的视角进行讨论。校长需要的能够结合建筑学与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指导一线管理者建设新学校的文章缺乏。

二、化解策略

翻阅筹建两所学校的工作记录、请示报告、合作协议、会议记录、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监理资料、设备采购参数等资料,结合文献学习,得出校长需要明确和化解问题的方向和策略。

1.新建学校需要参与的部门、团体、单位和人群

民办学校主要是出资方拥有决策权,从选址、规划、招投标、设计、施工、设备购置等所有流程,校长需要和项目负责人,乃至企业法人反复磋商。需要协助投资方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就办学许可证等事项进行申请,参与相关评审会,获得学校办学资质。民办学校开办需要很多审批手续,在建设的同时需要成立学校董事会、完成教职员工招聘。建设完成后,迎接当地相关部门组织的联合实地验收。如果学校地处开发区,相关手续有可能需要经过区县政府和管委会双重审核。开发商投资的学校,优势是校长可以省去很多与规划、消防等部门打交道的程序。

筹建公办学校一切工作都会以学校为主,校长肩负的责任也更重大。不仅需要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相关处室进行讨论,还需要和政府办、发展改革委员会、编制委员会、财政部门、人事部门等磋商,与财政评审中心、建委、招标办、政府采购部门等打交道,同时和学校所在社区、办事处进行联系。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和设计单位、消防部门、供电部门、供气部门、供暖部门、供水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时时讨论。建设后期最大限度地开展市场调研,和所有设备供货商进行联络,在有限的资金下,配备更好的设施设备。

2.新建学校筹建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选址与土地和规划部门打交道(规划定点的学校,可以省略第一步),选对人口密度适中,地块形状大小合适,交通路径顺畅的土地,为学校未来发展找到生源基础更优的地点。第二步,和教育行政部门内部的规划、人事编制、资金部门具体磋商,根据土地大小和周边社区适龄人口数量,确定学校规模、建设投入总额、教职工配比等数据,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找准筹建学校工作的起点。第三步,新建学校投资规模较大,需要当地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审批立项,审批立项需要有教育行政部门会议纪要,政府办公会纪要、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只有完成立项,资金、人员才可能在后期按时配套(编制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后期的配合,财政局文教部门和教育局资金部门后期的预算安排)。第四步,进行设计招标,与设计公司研究学校空间布局,完善学校各区域功能。第五步,向财政部门评审中心递交设计概算和设计图纸,经评审中心认定后,资金才能下拨。第六步,施工招标、监理招标,相关企业进场施工。校方需要适时了解工程进度,便于协调政府部门控制资金拨付进度。第七步,设施设备编制采购方案,报财政局评审后,进入政府采购程序,与施工进度协调,落实到货时间节点。第八步,文化设计(景观设计、软装设计)招标评审,与土建企业协调工期,这一环节力求避免多方公司同期施工,造成后期工程质量扯皮。第九步,基础设施项目验收,包括土建、暖通、水电、弱电、安防、消防、环评、装饰装修等多个项目,每一个部门的验收都是学校顺利开学让家长和学生放心的保障。第十步,教学设备进场,教师进行环创,迎接新的学期开学及学生入校。

3.新建学校校长需要面对的协作、对抗与妥协

校长及其团队都希望建设的是一所永续学校,主观上希望和学生成长的需要相匹配,和教育发展方向相一致,和自己的办学主张相衔接。期许新的学校既能承载学校文化,又能搭建课程平台,还能面向社区有一定的开放度等。但受各方条件的制约,实施过程中只能尽力缩小愿景和现实的差距。以我参与筹建的某所学校为例来说说。

第一是政府职能与教师诉求间的协调。新建学校远,若让教职工辗转十余公里到新学校任教,生活保障必须跟上。最大的保障就是教师住房。为了引入优质资源,公共事业局多方联系开发商,终于在3公里外找到团购房源,这是他们原本不需承担的工作职能;校方面临团购房源不理想,需要做好教职工思想工作。多方的努力和让步才能推进工作。

第二是有限的资金建什么是个大问题。校长在基础设施和美化装饰上必须有所取舍。学校理想状态是起步功能完善、景观精致、文化渗透到位,现实是第一步必须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避免未来大拆大建。筹建中开发区管委会同意把有限的资金保证搭好建筑框架,例如地下停车场、餐厅、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得以一次规划到位,公共空间的分布也在现有土地面积上做到最大化。开发区为此调整规划,从8000平建筑面积改为18000平。

第三是多方争取落实市本级财政投入1000万设备资金。设备采购调研,方案编制,细化设备参数,接受财政评审等工作,必须依据充分。财政评审很残酷,因西部省份还不能像北上广等发达城市那样,深刻认识设施设备的品质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多次努力也只能接受折中的设备采购资金方案。

4.新建学校过程中校长如何提升自己的建设和规划能力

方法一,必须主动进行文献阅读,建构属于自己的空间管理理念,乃至规划学校发展的认识体系。

方法二,必须经历必要的实地考察,置身规划、设计、建设超前的学校中,直观认识学校空间领导布局的重要作用,并主动影响教育行政部门中的相关处室转变对学校建设的认识。

方法三,必须学习必要的结构、水电等建筑领域专业知识,提升自己与相关专业人员的对话能力。

方法四,必须明晰自己的办学主张,可以和建筑设计融合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等,在立足本校筹建资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空间规划的系统想法。

正如专家学者建议的,校长筹建学校的能力,“是校长对如何让学校所有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发展而进行策划设计、组织实施、评估改进的能力。对于新建校,校长的空间领导力更多体现在参与和领导新学校的整体设计上。”“需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探求设计过程中那些被设计师忽略、被掩盖的地方。”

三、政策建议

通过对筹建两所不同体制学校艰辛而复杂的过程反思,作为民生工程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不管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领域。为了节约资金和资源,建设永续学校,让学校的建筑空间发挥其更大的教育效能,需要必要的工作改进,实现建设理想学校的愿景。

1.学校办学体制的政策支持

学校均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制有别,但其功能都是服务于社会民生,在教育部近年大力倡导集团化办学的大背景下,公办优质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创办优质学校的配套政策法规应早出台,快出台。

2.校长培训内容扩充的支持

教育系统培训资金加大,但和学校建设相关的人员培训还很匮乏。如校长复合能力的培训,总务后勤人员招投标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市场调研能力等的培训均需配合学校建设的发展给予必要的规划实施。

3.学校规划适度超前的认识

中国已经过了数量取胜的初级阶段,建设新学校要立足本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更要在设计和规划上适度超前。政府全额投资的学校建设,应是所有建筑规划中最应具备超前性的场所。

4.政府部门支持体系的重构

配合学校高标准的发展,需要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参与筹建,政府部门支持学校建设的组织体系需要调整和改进。既要满足高速建设需要,更要实现学校建设对教育事业效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