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将重心放在叙事之外的华语电影相比,《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文本,应该说一定程度上是很扎实的。有一定小说阅读量的观众,都很容易接受并且理解作者如此做的用心。对于小说而言,摆弄结构的目的和电影创作是一样的,创造属于自己的叙事方式,并借此表达小说主题,最终使得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在此基础上写就的剧本,拍成的电影,在艺术追求上,并无二致。当然,最终的结果如何,这可能会受制于诸多因素,如观众的接受度,创作人自身的才华还有临场表现。有一点不能忽视的就是,稍微有点艺术追求的电影人,都希望拍摄出与众不同的电影,尤其在题材其实是有限的情况下。对于《罗曼蒂克消亡史》而言,三十年代上海滩的传奇故事,是华语影视圈常常会涉及到的题材,常规叙事,很难出新意。这样的情况下,打乱时空,多线叙事,就成了推陈出新的好办法。而对于文本而言,某种程度上,结构就是内容。很多一流的现代作家,也都在这条路上做着探索,而且为我们留下了伟大作品。因此,导演的叙事理念是创作的正途,算不得哗众取宠。但是,目前关于影片,存在不少的质疑之声。而其主要内容,就是它令人费解的叙事方式。而各种看不懂的呼声此起彼伏,又产生了很多阐释电影内容的文字。抛开所有借机宣传的商业目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部需要额外解读的电影。于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产生了,对于这个故事而言,这是有必要的么?然后,默默回想,总觉得,这些年来,似乎在华语电影范围内,这方面的声音越来越多。排除观影不认真的因素,每当我看到关于看不懂之类的言论,都忍不住回想一下,为什么一部普通的院线电影,要拍到常常让观众看不懂,需要有人发文替导演和编剧解读他们的创作思路和目的。这似乎有些荒谬。《罗曼蒂克消亡史》以及它无法与之比拟的《教父》和《美国往事》,三部影片在渴望达到的气度和格局上较为相似,然而,后面两部影片,除了因为太长,人物众多,背景繁复会要求观众必须集中注意力之外,它们不存在看不懂故事的可能性。这不由令人感到,很多时候,花样翻新的结构并不是让电影出众的良方,反而是遮掩叙事功力不够的技法。当然,不能以此断言程耳会如此写他的黑帮故事的原因,至少,哪怕是当年一部电视剧《上海滩》,都已经切断了所有想要以常规叙事取胜的同类影视剧的退路。导演的心思,由此可以理解。但还是那句话,对于当前这个故事,这样的影片结构合适么?更直白一点的说法是:这个剧情是否能掌控结构,结构又是否能带动剧情。